【你的孩子到了学钢琴的第一次“瓶颈期”吗?】
我们在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常常看到,运动员在某阶段会出现瓶颈时期感觉自己走不动、快坚持不下来了,可是等硬挺过这段短暂的现象后却能重现活力奔走如飞的冲往冠军的终点。这就是在运动心理学中的“高原现象”,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出现暂时的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和运动员的状态相同。
我看到最近论坛有些很优秀的琴爸琴妈已经有短时日没有写日记了,有的也正在发愁,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高原现象”,让大家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我们一起渡过这个正常的小蝉蜕壳的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会发生在Op.599阶段,很多初学琴童就是被这个阶段造成“无兴趣、无天赋”的假象而产生畏难情绪半途放弃了。我们一定要客观了解这个阶段的形成原因,来对症下药。
1.拜尔写于150多年前,当时欧洲音乐已经进入浪漫主义时期,一批最伟大的钢琴作品已经出现,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这本书虽然陈旧但是却联结着那批最绚丽伟大的钢琴音乐。内容多样,形式上加入了民间小调、复调和四手联弹等,客观是具有很多优点的。
但是我们也来说一下它的缺点:拜厄的高音谱表入门、左手五指位置基本固定、和声语言单一。孩子在衔接599时,造成肌肉习惯和听觉习惯较大的变化,因而觉得有困难。但是这有个方法弥补:就是在拜厄到599阶段,辅以大汤,过渡一下是很有好处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补充《我和我的钢琴》原因,因为它不仅强化和声的丰富流动,并且能多次熟悉低音声部,在和家长老师配合的同时也更好地感受到成熟稳定的节奏和强弱的细微控制与处理。
2.家庭中,再亲密的夫妻也有争执的时候。生活中,深厚交情的朋友也有摩擦的情况。同样,小朋友在长期与一个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和逆反。一方面是初期培养兴趣,对奏法要求不高,因而容易获得成就感,转到真强实战的练技术时,难免有一种难以适应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在这个过程,多是用抵抗拒绝一个事物来表达对家庭管理者的不满和爱的需求。
在我和父亲多年的教学中,看到很多孩子叫喊着:“我讨厌练琴!我再也不弹琴了!”其中不仅包含着孩子对当前自己不能良好应付学琴的各个问题的不满和渲泄,也是对家庭管理者的急躁态度的抵触和愤恨。说简单点就是:“不是讨厌钢琴,讨厌的是钢琴旁边的你!”(呵呵,琴童原话引用)。对于男孩,我父亲通常会坚持上两周,学习情况几乎无法进行是就停顿下来,假意严肃的通知他:不必学琴了。联合家长装作无所谓的样子,让孩子停顿一段时间。通常家教严谨良好不被溺爱也不被苛责的孩子能在一个月内主动要求上琴--因为他很内疚让父母伤心。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虽然当时控制不了情绪和行为,但是事后都是比较惭愧后悔的。对于女孩,则通常是鼓励她,减少教学进度和难度,同家长一起鼓舞士气,而尽量不选择停课。
因为从心理学上来讲,男性是行为动物,而女性是语言动物,当男性遇到情绪波动时,原始反应是行为--或身体移动或肢体冲突,女性遇到问题通常是哭泣(初级语言的一种)和诉说。因此,家长们要区分孩子,根据性别的不同给予相应的帮助。对于男孩,让他行为进行下去(停课)在让自己反思,这样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一个尊重男性习惯的方式。而女孩,在此多鼓励,多给予有力的安全感,让她知道家长不在意她很挫伤的那些问题,而是在意她对待困难的态度,不论出现什么困难,爸爸妈妈都陪伴她,不抛弃厌恶她,一直都爱她。
我常常在重新复课的孩子完满回课后,找一个轻松时刻,将他们拉到沙发上谈心,询问和研究他们当初不想学琴的原因。后来发现,孩子们通常是抵触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者是缺乏适当的挫折教育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