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情”表现篇之五 弹琴与学养(2)
选自蔡松奇、蔡幸子编著“钢琴宝典”
对于弹钢琴的人来说,技巧重不重要?当然重要。没有技巧的钢琴家像没有翅膀的鸟,没有轮子的车。光有技巧能弹好钢琴吗?不能!法国钢琴家、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奈特(1890-1896)曾说:“应该把一切都想成音乐,而不要想成是钢琴。”可是一般人的看法却恰恰相反。有许多人高喊着“钢琴,钢琴!”把钢琴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结果在弹琴时,只注重技巧的表现方法,而忘记了比钢琴更重要的事物。因此,他们的演奏往往缺乏魅力与光泽。这种情况,经常可以在钢琴家身上发现。美籍波兰钢琴家霍夫曼(1878—1957)在“大钢琴家如是说”一书中谈到:“近代以来,演奏技巧有变成目标的倾向,这真是一大憾事,结果发生了一种困难。这种错误的目标,不再有真正的音乐意识,而变成自动的钢琴一般。”美国波尔大学钢琴教授在音乐教学和演奏上都有很高造诣,他曾经荣获美国大学教学奖和印第安纳州优秀音乐教师大奖,同时又与鲁宾斯坦等大师共同获得“斯坦威艺术家”称号。他在上海师范大学讲课时强调说,中国学生在学习演奏的同时还应当注意了解文化的背景,增加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这是成为音乐家的重要环节。他在比较东西方学生的异同时说,中国学生非常勤奋,乐感和技术非常出色,但他们的英语往往欠佳,妨碍了他们对西方音乐文化背景的进一步了解。事实上,每一部伟大的作品背后都揉进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等种种因素,就像中药一样,包含着各种丰富的成分。对这些成分了解得越多才越能表现好这些作品。
一棵小树之所以能长成参天大树,根系不但要扎得深,还要伸得广。纵观古今中外享誉乐坛的钢琴演奏大师,无不自幼受到文学艺术方面的严格教育与熏陶,无不具有浓厚而扎实的文学艺术修养。门德尔松文学修养很高,且喜欢作画,想来他在捕捉音乐灵感的同时也运用着他的诗心画眼。李斯特写得一手好文章,美术鉴赏也见多识广,古人的诗行与壁画也成了他标题音乐的灵感源泉。李斯特写信给他的学生兼朋友彼得。沃尔夫袒露他的心声:“我的精神和我的手指在不断工作,荷马史诗、圣经、柏拉图、洛克、拜伦、雨果、拉马丁、夏托勃里安、贝多芬、巴赫、洪梅尔、莫扎特,都在我身边,我学习他们,向他们苦想冥思,对他们狼吞虎咽。”与古尔达一起被誉为维也纳三杰巴杜拉—斯科达是诗人、传记作家、评论家,他的业余爱好是滑雪、登山,他下象棋身手不凡,曾一度与前世界冠军安纳特利。卡波夫战成平局。
作为童琴的家长,一定要高瞻远瞩。肖邦未满12岁已经被公认为华沙优秀的钢琴家。人们都说“上帝把莫扎特赐给奥地利,将肖邦赐给波兰。”但肖邦的父亲尼古拉并没有在赞誉面前飘飘然,他非常重视儿子的文化修养,坚持学习音乐的同时也接受普通中学的文化教育。肖邦热衷于写诗、编剧、表演和绘画,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喜欢聆听民歌和民间舞曲,热爱波兰的文化艺术,并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一代钢琴大师霍洛维茨11岁时曾被引荐给著名作曲家斯克里亚宾,斯氏听完他的演奏后对他母亲说:“您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钢琴家的,但您必须让他接受全面的教育,不能只懂音乐,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要接触。艺术的范围很广,除音乐外,还有绘画、文学甚至哲学。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有深度的音乐家。”这位前辈为霍洛维茨指引了一生的道路。
作为琴童的老师,在培育钢琴细苗时更要高屋建瓴。我国著名钢琴家许斐平是钢琴世家,他的侄子兼学生许兴艾1999年在“音乐周报”上以“琴上花时间,琴外下功夫”为题写了一篇文章,谈到他在北京音乐厅演出时,得到周广仁教授的关心。她鼓励说:“出去参观旅游很有好处,特别是去欧洲,到那些作曲家生长的地方去,了解他们生活环节和社会背景。”小许听取周教授宝贵的建议,利用假期访问了欧洲,参观了莫扎特和其他音乐家、艺术家的出生地及纪念馆,见到很多样式不同、色彩各异、富有特色的建筑,了解了那里的风土人情。欧洲之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许多在教室里、谱子上学不到的东西,加深了对西方音乐艺术的理解。#p#分页标题#e#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安妮。索非。穆特在向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优秀学生陆威授艺时,称赞陆威十分用功,一天练琴六小时,但“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学习拉琴以外的许多东西。”无独有偶,我国现代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成功秘诀:我的灵感来自电影以外。宋代大诗人陆游对写诗的儿子说:尔果爱学诗,功夫在诗外。
钢琴演奏这棵大树只有深深植根于世界艺术与文化的土壤,方可技叶繁茂,果实累累。
(大众乐谱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