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和女儿跌跌撞撞才找到友谊剧院听讲座的地方。(因为迟到了,找那个讲座的地都把剧院兜了几个圈)讲座非常值得。感触良多。
这是两个很年轻的钢琴家的表演后讲座。一个是德国的安德烈,另一位是来自台湾的林奕汎。安德烈是自学的钢琴。他能将听到的曲子,马上用钢琴配曲出来,非常好听。林呢,是个在国外长大的孩子,出身于音乐家庭,惊讶的是他12岁才开始学钢琴。他们强调最多的是,要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他们都把音乐,钢琴当作一件非常好玩的事,这于我们这些练琴家庭的家长,要达到那个层面是多么多么的难。
林奕汎说,小时,他家挂满音乐家的画图,父母经常放CD,让他对古典音乐产生认知,这可能是他有音乐天赋的潜在因素。而安,则启蒙于一首曲子,让他产生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自己不断地摸索,花钱买电脑配乐软件,练就一副好耳和配乐能力。在主持人的要求下,两位即兴表演了两首曲子。乐曲忽轻忽重,忽急忽缓,注入他们的理解与感情。很让人享受。林在谈到比赛时,讲了一个感受,即他也参加过不少比赛,他说比赛的结果有时会让人迷失自己。因为结果会让人觉得,音乐好像是有对错的。其实,他说,他反复思考后,发现,比赛其实让他找到了自己,要在这个迷失的时候,更多地倾听自己心底的声音,了解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这个体会,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事,也是非常受用的。
现场还来了一位盲人小男孩,他也弹唱了一首《假如我能看见》,安听后立刻帮他重新配乐,一下子,乐曲丰富了好多,听着更激动。
讲座和交流都是在一种轻柔中进行。表演时,孩子们将琴都围个严实。我女儿是第二个冲到钢琴面前。尽管是那样,孩子们都很安静,大家的交谈是那样的轻声细语。
所以,这次讲座,不仅让我领会到音乐的魅力,也让我感受到,音乐带给人性的熏陶与缓冲。所以,用林奕汎的话说,用心做音乐吧,音乐没有对错,只有喜欢程度的不一,所以不要被外在的东西束缚了本该安逸享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