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源于秦而盛于唐。筝的发音浑厚明亮、音韵优美华丽,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能抒发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情感。秦筝自早年传人中原,赵、郑、楚、吴相继流行,后来随着客家人的三次大迁徙,秦筝又传至闽、粤。古筝艺术的花朵,遂遍及全国各地,并逐渐与当地民间音乐吸收融合而形成了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几大流派。
各地筝派的流传促进了筝艺的普及和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筝逐渐从民间流传步人系统的专业化教育。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筝乐创作的初步探索阶段,发掘和整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发扬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是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庆丰年》、《闹元霄》等一批有影响的筝曲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了。尽管这一时期的筝乐创作尚属初探阶段,但新筝曲从内容到技法等方面所呈现的新貌赢得了颇佳的效果。六、七十年代,筝乐发展进入第二代筝人的创作时期。其时创作的筝曲如《战台风》、《丰收锣鼓》、《东海渔歌》等在今天仍广为流传,成为筝乐的保留佳作。另外,这些筝曲在调式调性、和声织体以及曲式结构方面的发展也为今后的筝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八、九十年代至今,筝乐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如今,筝乐作品从观念到表现形式、方法以及创作的风格等诸方面都有了很多突破。特别是专业作曲家的积极参与和创作,改变了先前筝乐主要由演奏者单一创作的局面,使得筝乐作品无论是在作曲技法,还是在题材的选择、内容的广度深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其中,《幻想曲》、《黔中赋》等代表作品无一不体现了在旋法、调式发展、演奏技法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以往的新势态。
时代跨入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有必要去回顾一下已走过的筝艺历程,去分享今日筝界所取得的灿烂辉煌的成就,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去展望筝乐的未来,助其攀登更高的艺术之峰。首先要谈到的便是乐器的改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乐器形制的改革往往影响到音乐创作进而关系到此艺术的整体发展,而古筝这门乐器在其历史变迁中所经历的一次次形制改革正是印证了这一点。上海民族乐器厂徐振高和上海音乐学院王巽之等研制的S型21弦筝扩大了筝的音响音量,这种筝的优良性能使之成为当今通用的标准筝。尽管改良筝在筝的形制改革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但它不能转调的现实却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古筝按五声音阶1、2、3、5、6排列,缺少4、7两音,因此在自然关系调的相互转换中便存在着局限性。受这种单一调性结构的限制,筝在乐队中通常只能担当一些制造色彩性音响的客串角色,而在创作独奏曲时也影响了作曲家的创作思路的展开、配器的发挥应用和音乐多层面的表现,上述这些都极大的影,向了古筝的运用。所以说,转调筝的普遍应用是古筝发展的重要途径。
下面要谈到的是古筝演奏技巧方面的发展。弹筝的用指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各传统筝派大多只用右手的大中食指演奏,技巧相对不难,而更多强调的是对左手吟揉滑按之韵味的掌握。随着筝乐创作的发展,以往的一些技法已不能满足新的表现需要。例如说在传统各流派中以山东、河南筝派为例有大指快速托劈的技法,这是为了使音能延续下去,但它们只能作用于一根琴弦。五十年代由王巽之先生首创的摇指技术,便能使古筝成功地表现出歌唱抒情或紧张激烈情绪的大段流畅旋律化长音,在以后的创作中它已成为筝曲常用技法之一。六十年代代表筝曲《战台风》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长摇、短摇、扫摇、扣摇,这些技法恰当地表达出了乐曲的内容与情绪,大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另外由赵曼琴先生推出的“古筝快速指序法”,也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演奏技法的新技术。它是以“对称”和“惯性”为理论指导依据,以指序的结合构成弹奏的基础,它的出现为筝乐创作和演奏开辟了一条新路。筝曲《井冈山上太阳红》、《打虎上山》便是这种演奏技法的代表作品,乐曲在速度和表现力上都很有特色。这些新技法的使用丰富了以往的演奏方法,增强了筝乐的表现力,它们增添了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的魅力,使其具有时代特点,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与筝乐发展密切相关的还有人才素质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个全球竞争的世纪。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一项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从事者的整体素质,而决定其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便在于青年一代的素质培养。那么如何提高青年一代筝人的自身素质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需要渊博的知识根基。知识是个非常广博的概念,青年一代筝人不仅要广泛学习文学、历史、哲学等各方面知识,同时更重要的便是要学好和声学、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分析、艺术概论、中西方音乐史等等这些和古筝音乐息息相关的专业应用类知识。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贺渌汀先生曾说过:“不懂音乐知识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对于音乐工作者来说,不要只走在音乐的小路上,而放弃了对全人类优秀文化的追求和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要谨记各类书本永远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二是要从传统音乐中吸收营养。古筝历史悠久,流派很多且风格迥异,彼此间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为新一代青年筝人应尽可能的把有关筝的知识掌握的多一些。传统民族音乐扎根于民间,古筝各流派的风格都蕴涵了当地悠久的民俗文化,如果不深人地学习,演奏就无法做到丝丝人扣。传统筝艺是根基、是养分,在这方面的修养决不是一时半下就能够拥有的素质,艺术素质的升华需要长期的积淀。正如古筝大师曹正先生所说的一句肺腑之言:“首先必须老老实实地学习好、继承好,方能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三是要与时代接轨,掌握新的知识命脉。古人云:“生亦有涯而知无涯。”如今的世界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人类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只懂我学是远远不够的,侧类旁通十分重要。艺术本身在借鉴,跨门类学科也在借鉴。古筝、笛子、古琴、琵琶等民族乐器,不仅在演奏手法上相互借鉴,在曲目上也互相移植,如《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民乐与西洋乐之间也在借鉴,如《粱祝》、《卡门》等。音乐与文学在借鉴,与绘画在借鉴,与舞蹈、电影和戏曲之间的关系更是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所以说,青年一代立足古筝事业还要全面发展,除了演奏外还有教学和理论研究等等任务,对自己擅长的方面要精益求精,对其它方面要尽可能多做了解。
筝是一宗古老的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又充满了生命力。筝在创作、演技、器制等方面具备着许多发展的潜在力量,因此说它既古老又年轻。创新是一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努力探索筝艺的发展方向、拓宽筝业市场,让其不仅面对中国更要走向世界。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必然会为古筝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关心这株艺术奇葩的健康成长,使古筝这个“仁者之器”在大力宏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优越环境中受到更多人的热爱与参与,并再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作者:郁茜茜 )
郁茜茜: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原载《艺术百家》2006年第4期总第90期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千个古筝演奏的视频,喜爱古筝的网友不要错过,这近两千首古筝演奏歌曲的盛宴,小编为方便广大古筝爱好者欣...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和大家分享《林玲古筝教学视频》专题;林玲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古筝硕士研究生导师,1...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收集各古筝名师讲解的古筝考级教学视频,为方便查找1-10级各级的考点与曲目,特组建此专题,旨为帮助欲打算...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收集古今国内外古筝名家档案,组建成一个古筝名家专题,和广大古筝爱好者一起认识世界著名的古筝家资料。古筝,又名...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百个古筝演奏音频,其中有音质很不错古筝名家演奏作品,也有国内外古筝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音乐可免费在线...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