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筝(雅托葛),流行在我国锡林郭勒、伊克昭盟一带古老的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其结构、定弦法、演奏风格均区别于汉族古筝。
雅托葛分有十二根弦和十根弦两种。主要在锡林郭勒盟和伊克昭盟一带流传,因其年代久远,所以在当地牧民中影响很大。一般十二根弦筝用于宫廷或庙堂,十根弦筝流传在民间,多半用来为民歌和牧歌伴奏。
雅托葛用的松特作。 通长 139 cm;厚 7 om,宽 28 cm,梁内弦长 96 cm。弦为丝质。琴身以红、黄、蓝、绿、白色绘制成具有蒙古族风格特点的图案。弦码的高度为5 om,形状古老。雅托葛有它自己独特的定弦法,虽然也是五声音阶定弦范畴(fa、si两个音在mi、la上按出),但是码子是由长短不同的两行排列而成。雅托葛有四种调,①查干调——(D调),2、哈格斯调——(G调),③黑勒调——(c调),④递格力木调——(F调)。这是雅托葛的演奏家们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演奏理论,是蒙古筝所固有的调名,其转调规律则跟汉族筝完全相同。
雅托葛主要是用右手的大指托、劈和食指勾、挑等技巧来演奏单声部乐曲。锡盟艺人则用大、食指八度、四度、五度应弦技巧之外,还用大指上下扫和弦;伊盟艺人则用大指和食指同时向同方向托、挑的技巧奏出八度五度和音,以达到加强力度、变换情绪、突出风格等效果。至于左手的指法大致和汉族筝的指法相同:主要是以按、揉、滑、颤弦为主,很显然,雅托葛的演奏法更为古老些。
雅托葛历来用于蒙古民歌伴奏或自弹自唱。因此,它的演奏风格和技巧有许多是从蒙古民歌的演唱中吸收进来的,当然也吸收了一些其它蒙族乐器(如:马头琴、四胡、三弦)的表现手法,逐渐形成了地区特点。
锡盟一带的民歌特点是高昂、开阔、奔放。锡盟的弹筝艺人们除演奏一些当地的民歌之外,还演奏一些“阿斯尔”、“八音”之类的民间乐曲。据说:“阿斯尔”乐曲的形式最初(清朝初期)还是个民歌的前奏(间奏)曲,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套独奏乐曲(也叫宴乐)。
伊盟一带的民歌非常丰富,故有鄂尔多斯歌海美称。这个地区的民歌情绪欢快、节奏明朗、旋律音程的跳跃性大,载歌载舞是他们的主要特点。伊盟弹筝艺人主要以演奏伊盟民歌为主,但还演奏一些伊盟民歌联奏曲,在联奏徵调式民歌曲子之间有一支固定的前奏(间奏)曲,这便成为伊盟民间音乐的特点。
附: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里面的内容与这里介绍有许多不同,故补上。
雅托噶,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筝。汉族称其为蒙古筝。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以及辽宁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区。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泛流行于民间,而以秦国尤盛,史称秦筝。《史记·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见于史籍最早的记载。1979年,江西省贵溪县仙岩春秋战国崖墓群发现两件“十三弦木琴”,应为筝的早期实物。历代筝的形制无大变化,但弦数不等,有十二弦至十六弦等多种。后汉以来,文人墨客在正史和诗词歌赋中都谈到了筝。唐代诗人李峤、李白、刘禹锡、元稹、张祜、李商隐等都为筝写有著名诗句,大诗人白居易在《筝》中描绘一女筝手的精彩表演,说她“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只见她“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待转入高潮,最后戛然而止,“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咚”。可见当时筝的演奏技艺已经很高了。在盛唐诗人笔下,筝的艺术被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成为筝史上光辉的一页。我国的筝,还于唐代传入日本,此后逐渐成为日本邦乐的主要乐器,并产生许多演奏流派和著名筝曲。在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藏有唐代筝(残)一件,《东大寺献物账》中记有“楸木筝一张”,1952年曾据残件复原全形,通长190.85 厘米。
1206年,蒙古民族英雄成吉思汗(蒙古语强大之意)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后又用武力灭亡西辽、征服西夏、击败金朝。其孙忽必烈(1215年—1294年)又征服大理、吐蕃,灭亡南宋,1279年建立了元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全国的政权。在元代的宫廷、军队和蒙古族民间,普遍流传着十三弦筝和十四弦筝。《元史·礼乐志》中载有:“宴乐之器,筝,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南宋孟珙《蒙达备录》记述:“ 国王(指木华黎)出师,亦以女乐随行……多以十四弦筝弹《大官乐》等曲。”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不仅在《无题》中有“十二飞鸿锦上筝”的诗句,他在《春夜乐》中还写道:“…… 双筝手语凤凰柱,弹得新声奉恩主。朝惺惺来梦妒妇,水远神仙吹海雨。”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用两张筝对弹的表演形式。明、清以来,在蒙古族民间、王府或喇嘛寺院中流行的仍然是体积大小不一、弦数多少不等的雅托噶。《包头文物汇编》载:明朝末年,在阿拉坦汗夏宫壁画《宴请奏乐图》中乐队女伎弹奏的是十二弦雅托噶。《清史稿》记有:清朝初期,在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俘获林丹汗全部宫廷乐器中有“唯设六弦”的雅托噶。
蒙古族各阶层使用雅托噶是有区别的,军队多使用十四弦雅托噶,用于出征、战斗和凯旋等军事活动中,战争胜利,"多以十四弦(蒙古筝)弹大宫乐曲,拍手为节,甚低,其舞甚异"。宫廷和王府常用十三弦雅托噶,用于迎宾、宴请和送往等礼仪活动中;喇嘛寺院和民间则使用十二弦雅托噶,用于祭祀、诵经和民间盛大集会(那达慕)等宗教和喜庆活动中。据传,十三弦雅托噶代表着古代十三个蒙古部落和十三个官位的团结。今天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的雅托噶仍弦数各异,伊克昭盟有十弦、十二弦、十三弦(在十二弦上加一低音弦)的雅托噶,乌兰察布盟有十三弦、十四弦雅托噶,锡林郭勒盟有十二弦、十三弦和近代十六弦雅托噶,昭乌达盟有十二弦和十三弦雅托噶等。
雅托噶的外形和结构虽与我国各地流行的古筝完全相同,但也具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雅托噶,共鸣箱多用一整块厚桐木板挖制成槽形,长130厘米——160厘米、宽20厘米——24厘米,上面蒙以桐木薄板而成,两端微下垂,也有的琴尾稍长。底板的左、右两端和中央,分别开有一个圆形或一字形的出音孔。通体髹深棕色漆,琴首、琴尾表面和琴箱四周镶嵌或描绘金龙图像或云卷图案。张以丝弦或肠衣弦,弦下设有柱马,柱马可移动以调节音高。有的雅托噶在琴尾还接有长20厘米的折叠琴架。
演奏时,多采用坐姿,奏者席地盘腿而坐,将琴体平置于奏者前腿,或将琴首置于奏者右腿上部,琴尾触地,也可将琴平置于木架或高台上。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戴骨制指甲拨子弹拨琴弦,左手以食指、中指为主辅以拇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有托、劈、勾、挑、抹、扣、轮、连托、连抹、双剔、双扣等指法;左手按法有虚、实、空、滑、揉、颤、抹、点等技巧。左手食指也可戴骨制指甲拨子与右手交替弹奏。牧区多不戴骨制指甲拨子弹奏。伊克昭盟十弦雅托噶定弦为:d1、e1、c、g、c1、d1、g1、c2、d2、g2,音域c—a2。乌兰察布盟十二弦雅托噶定弦为:d、a、b、d1、e1、g1、a1、b1、d2、e2、g2、a2,音域d—c3。十四弦雅托噶的定弦增加两个高音c3、d3,音域d—f3。锡林郭勒盟十二弦雅托噶的定弦法为蒙古族民间广泛采用,故又称传统定弦法,定弦为:b、f1、g1、d、a、d1、e1、a1、d2、e2、f2、a2,音域d—c3。雅托噶发音洪亮,音色粗犷。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蒙古族著名演奏家有王府乐手四代传人扎木苏、官布道尔吉和巴音满都等。著名的传统乐曲有:《阿斯尔》和冠以锡林郭勒盟各旗名称的《阿斯尔》、《荷英花》、《阿其图》、《八音》、《高林掏海》和《春天里聚来的百鸟》等。
补充二:雅托克
雅托克,即蒙古筝。是蒙古族曲艺主要伴奏乐器之一。蒙古族著名英雄史诗《江格尔》里就多处提到雅托克和胡琴,可见其起源古老。据有关文献记载,元朝之前,蒙古筝已在我国北方广为流行,元时已正式列为宫庭重要乐器。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的《乐曲》部分有:"元乐器如筝、秦琵琶、胡琴、浑不似之类,所弹之曲与汉人曲调不同"。香港著名古筝演奏家陈雷士在《联合音乐》(2/1982)上撰文认为:"最初的筝形制短窄、便于携带,当时游牧的少数民族始创而流行开的"。经长期改进,元朝时,蒙古筝已出现了单弦、二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等六种形制。至本世纪六十年代初,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草原、仍有十二弦轻便型可携于马背弹奏的雅托克,惜全毁于"文革"。
现普遍流行的是近年改进型,长约140cm,宽28cm,张16根弦,用雁柱调节音高,定准弦音。演奏上有劈、托、勾、挑、拈、刮、颤、按、滑、上滑、呤等主要指法。多流行于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千个古筝演奏的视频,喜爱古筝的网友不要错过,这近两千首古筝演奏歌曲的盛宴,小编为方便广大古筝爱好者欣...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和大家分享《林玲古筝教学视频》专题;林玲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古筝硕士研究生导师,1...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收集各古筝名师讲解的古筝考级教学视频,为方便查找1-10级各级的考点与曲目,特组建此专题,旨为帮助欲打算...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收集古今国内外古筝名家档案,组建成一个古筝名家专题,和广大古筝爱好者一起认识世界著名的古筝家资料。古筝,又名...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百个古筝演奏音频,其中有音质很不错古筝名家演奏作品,也有国内外古筝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音乐可免费在线...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