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 法
潮州筝以左手按音细腻多变,一音多韵而著称,对于左手按音的重要性,两位筝家都有精辟的论述,林先生概括为“右手出旋律,左手出风格”;高先生的“以韵补声”更成为筝坛专业术语而广为引用。两位筝家都特别重视左手按音技术的修炼,善于吸收其它乐器的技术与古筝技法化合。林先生将二弦高手何天佑拉“活五调”的技法融入古筝之中,一音三韵,耐人寻味;高先生在《粉蝶采花》中用“揉滑法”模仿唢呐奏法,表现诙谐夸张的气氛,他的若干按音手法如横衬取韵的“揉法”明显有古琴技法的痕迹。
林先生的按音手法以“单按”为主,在乐曲进行中须连续按音,如 , 等则辅以换指按弦手法,林先生特别强调按音(如重六调的“7、“4”,活五调的“2”等)的准确、清晰、悦耳,强调运用吟、滑等手法对右手大拇指弹出的音加工润色,(“弹按尾随”)以取音清韵雅之效。林先生常把潮州筝喻为潮州菜,清淡细腻;比作“工夫茶”,缓饮细品,口齿留香。可以说,重视弦音的加工润色,强调各调按音的准确、清晰是林先生清丽淡雅筝风的奥秘所在。“淡中见浓,才是真功夫”,这是林先生对潮州筝的理解和追求。
高先生则强调“情”与“韵”,藉错杂多变的技法,“以韵生情”去刻画心理感受,表达特定的意境,及映不同的情感和思绪,如《黄鹂词》的缠绵思念,《活五•柳青娘》的如泣如诉,《寒鸦戏水》的跌宕诙谐等。高先生的左手按音技术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奏活左手,准中求变”。他独创“分指按弦法”强调大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强调弹奏时大指、食指、中指既分且合,按弦线路、力度的错杂变化。高先生按弦手法繁多但非炫技,而是根据乐曲立意安排手法,如“老虎开牙”(上下八度连音下滑)仅在《活五•柳青娘》中出现,“双短滑”采花奏法,只在《黄鹂词》曲终前运用,恰到好处地表达乐曲特定的意境和情绪。巧用低音区按音做韵,是高先生左手技法的又一特点。盖低音区音波较长,有利于按弦取韵。为此,高先生刻意降低低音区筝弦张力,使之松软,如此控弦做韵,自可得心应手,韵长味浓,扣人心弦。
右手弹奏方面,两位筝家大致相同,以“扎桩”为主,辅以“游指”;强调避逆趋顺的运指规律,重视大、食、中三指的均衡使用,“抹指”使用频率高,指序安排与其它流派有别;擅用丰富的推奏手法,变化节奏,渲染气氛。林先生弹奏时常以大关节发力并迅速下移小关节拨弦,发音坚实,清晰响亮。高先生戴潮州传统义甲弹筝,(蟒皮缝制皮套,将牛骨角插于指套内侧,用以代替指甲)以“着弦”手法(蓄力于指尖,快触弦,快离弦)为主,音色玲珑,如珠走盘。高先生常常运用“攥法”来装饰“板字”,它是由潮州传统的“三点一”变化而来,目前潮州筝人运用“攥法”的仅此一家。林先生在《倒骑驴》中有一个“ ”的指法符号,它以左手食指按住最高音弦,大指用“托指”弹弦,以求得马蹄声的音响效果,发音虽来自左手,与右手的旋律音化合,平添几分轻快诙谐的气氛,是一个颇具创意的弹奏技法。
结 语
上世纪八十年代,曹正教授在《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中对潮州筝有洪、李两大流派的结论并引发潮州筝流派之争,但从民国初开始形成的洪、李两派的传承、传谱、技法等来看,潮州筝洪、李两大流派是客观存在的。林毛根、高哲睿在各自筝派风格和技法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筝艺特色。洪、李两派推动了潮州筝的弘扬、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当今以洪、李两大筝派为主导的潮州筝格局。
作者:高百坚
主要参考书目
(1)林毛根、《潮州音乐漫淡》、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
(2)曹正、《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上)、(下)、《民族民间音乐》,1985.第1、2期
(3)高百坚、《高哲睿潮筝遗稿》、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