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筝 > 古筝教学 >

李萌的古筝教学 创作与表演初探

更新时间:2016-03-26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二)桃李芬芳谱 硕果累累垂

  一个人的辉煌终是有限的,所谓大家,必是将自己的成就一代代传承开来的人物。李萌不仅个人取得了难以逾越的成就,更将自己对古筝的认识和理解融会到教学中,带领众多青少年古筝演奏家打造出了一道道绚丽的风景。

  李萌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两个“园丁奖”,及多个全国大赛的“园丁奖”,1998年获北京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古筝演奏家。

  袁莎:在我国当今的古筝界,没有人不知道她。她1977年出生于浙江天台县。未满6岁就师从刘媌正规习筝。10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1990年作为该校的“优秀毕业生”被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96年又作为该校的“优秀毕业生”被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1999年更因成绩突出,被中央音乐学院免试吸收为该院的硕士研究生,成为该院的古筝“尖子”学生。学习期间,她曾连续被评为该院的北京市的“全优三好学生”和连续获得“一等奖学金”、“傅成贤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中华民族基金奖学金”、“美国萨默·雷石东维亚康姆奖学金”等多项中国和外国颁发授予、具有超众的专业才能和学业成就之学生的奖学金。

  袁莎与导师李萌有着同样的开拓性事业精神。2005年年初,她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及其共同致力于古筝艺术发展的合作团队,与我国最大的南洋教育发展集团共同创办了国内第一所古筝专业高等艺术院校——北京兴华大学古筝艺术学院,自任院长和教学总监。学院以“弘扬国乐,打造国琴(古筝),让筝声响遍全球”为宗旨,全面致力于培养全国古筝教育的普及师资人才,并计划4年内培养3000名古筝师资人才服务于全国各地。同年8月又在北京成功创办了面向全国加盟连锁的“袁莎古筝艺术中心”,并计划3年内面向全国成立500家分中心。

  袁莎的筝艺,才情饱满,深刻感人,在国内外的演出均得到广泛好评,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她的古筝专业课程都师承于李萌。李萌认为她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袁莎自己也有“心中没有,手上白走”的深刻体会。

  吉炜:现在已经成为了令人注目的古筝名家。她少时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气。在国际、国内专业比赛中屡获大奖,而且多次受邀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等乐团合作演出。她突出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也使她为多部著名电影、电视剧配乐。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凤凰电视台、韩国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国内外多家电视台都曾为其录制播放过演出作品和进行过专访。因其专业的水准和优异的成绩,吉炜也数次受邀在重大节庆和国事活动中演出,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吉炜是在5岁时开始学习古筝,启蒙于刘巧君、邱大成,师从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完成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和大学的学业。2002年大学毕业时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首届“吉炜古筝独奏协奏音乐会。”这次音乐会后李萌将她招至门下,使其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时隔三年,吉炜和李萌教授共同精心准备的第二届“吉炜古筝独奏协奏音乐会塈音乐会研究生毕业音乐会”亮相京城。吉炜在保持了自己古筝清新灵动的音乐风格的同时,又从导师那里获得了足够的大气、硬朗和更加深阔的艺术造诣,在自己十几年的古筝学习上真真地更上了层楼,到达了新的高峰。

  是的,吉炜是努力的,她也是幸运的。多年来,在自己的每一个阶段的古筝学习中,她都有幸获得名师的严格指导和名校的正规教育,这才使她能够自如地在传统各派筝家中广采博集,深刻领悟古筝的意境和内涵,打造出了超群的技术实力。

  朱蕾与范冉:朱蕾7岁时就获得“全国少儿古筝邀请赛”第一名,9岁就曾录制个人专辑和举办个人古筝独奏音乐会,是当时举办音乐会年龄最小的古筝演奏者。范冉: 5、6岁时连续两年在北京市少儿星海杯民族器乐邀请赛中夺魁,6岁还获得了全国第二届少儿民族器乐比赛一等奖。朱蕾、范冉两人先后师从于李萌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5月11日和5月18日,分别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独奏音乐会。

  还有吴莉、温若妮、刘文佳、伍洋等等优秀的古筝演奏家,都曾先后师承李萌。李萌的人才教育思想一直是开放的,多元的。她总能因势利导,赋予学生们更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强调艺术学习的稳固扎实的基础性,也极其强调学习的开放性,鼓励学生锐意进取,勇于实践。她说她不仅告诉学生某个曲子要怎么弹,或者说这个曲子应该怎么弹,也强调学生自己去做试验,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自己的艺术的路该怎么走,自己的特色在哪里。李萌说她自己是这么做,也希望学生这么做。她甚至对她的学生讲:你们要做试验,如果不做试验,就不知道你的路该怎么走。现在的教育都是在灌输,实际上,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不同的,就是应该在试验室里做试验,负有开拓事业疆域的使命与责任。实验创新是李萌创作教学演奏几个方面都得以贯穿的一个命题。

  实际上,学生这么做,对事业本身的好处不断地被验证。像伍洋的古筝独奏,既有传统性很强的古筝与箫、与钢琴的合作模式,也有古筝与室内乐、电子音乐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的融合探索,展现了古筝新人和古筝艺术探索的难得的开拓性。

  李萌培养的学生现在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她鼓励学生们积极地与社会接触,为社会多作贡献。在她心里,音乐人才的教育,能给予的一定足足给予,能多带一步的,也一定伸把手。音乐教育是一个良好的、不断向前延伸的彩练,在这条彩练上面,聚拢的人气越多越好,人们的才情张显的淋漓尽致,正是她最为向往的。

  李萌的古筝专业教育思想,归结为一点,就是:发现人才,因势利导,多元开放,精益求精,推向极至。思想明确是不难的,难的是切切实实地做到。每一个学生其实也是一个小宇宙,教师除了将他们带进自己的宇宙,其实也还要精心地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小宇宙。这就要求教师把自己的心血化到每一个学生心坎上,其中的用心是可以想象的。李萌多少年来几乎从没有过过节假日、星期天,她把时间掰的很碎,分的很细,小心周到地用到每一个学生们身上,而同时,她自己也从不懈怠,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把自己的演奏练习和创作实践安排好。20多年来的韧性付出,让她也收获到足够的欣慰与踏实。所以,从李萌的脸上,你看不到琐碎、懊恼,而是光色清明,稳健踏实。

  李萌的严谨正派的古筝教育思想,甚至推展到了国民音乐教育层面。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各种教育培训,凡找到她时,她都欣然答应。如对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古筝的师资认证培训也投入了很多,李萌说:“我们教一个学生,受益的只是一个学生。可是教一个老师,他可能带出多个学生。因此我愿意做这样的教学工作。”

  现在学习音乐的热潮在全国如火如荼,成就自然令人欣喜,但问题也是必然的。对古筝教学层面的问题,她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希望自己对此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她说道:“最重要的是老师们得自已对自已的‘学’与‘教’有明确要求。古筝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点金术。现在有很多地方上的老师‘教’与‘学’的状态确实让人担忧。很多时候老师都做不到,那如何去要求学生做到?所以,规范古筝教学对我们目前来说,是急需改善的问题。”

  “无论将来怎么样,我们都应当把持我们对学术的标准和要求,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不能为了迎合大众,就降低标准。所以,我们要用功做事,用心做人,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一席话,在很多方面表达出了李萌的教书育人情怀。

  (三)清风明月意 都发心深处

  李萌是当前我国筝界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她的内心有太多的艺术理想。其中最为强烈的是按乃不住的强烈创作欲望。她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筝曲,让古筝作品库,也能像钢琴那样,有弹不完的作品。让古筝教学从学生的幼年到青年,都能有循序渐进的系统教材。还有,她自己内心的诗情和哲思总在占据着她的思维空间,她也希望通过创作得到倾泻,得到记录,自己的艺术情怀得到绽放,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知性的快乐与进步。因此,我们看她的作品,除了欣赏到她宽广多样的艺术追求,也能从中获得足够的美感、共鸣和诗意哲思。

  李萌在她17岁时就开始了创作实践,早期的创作她把它们看成更多的是自己的音乐学习与深究。她认为让她自己满意的作品基本上都写于2005年以后。创作尽管是李萌最想做的事情,但其中的辛苦和挑战是可想而知的。李萌说自己每写完一部作品都有“死上一回的感觉”,可见每一部作品都倾注了她无尽的情感和心血。

  《抒情即兴曲》,是李萌为2005年自己的音乐会而写的。音乐用我国传统名曲《月儿高》的素材创作的。李萌的音乐作品,都是发自心底情感的迸发和灵魂深处的追索。像这部作品,开始的音乐有朦胧气氛和幻想印象的感觉,中段是即兴的乐段,音乐有些冲动,好像是吟唱着情感的困惑和心中的期望。乐曲在意蕴悠远的深情中结束。音乐听起来韵味浓郁,情感深挚。

  《长歌行》:作于2006年。“行”原本是汉代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作者借用旧有的形式及古题,并以广西睦边壮族民歌《天上月亮带星星》的素材创作成古筝与钢琴交融的作品。说起这个作品,其主旋律是伴着李萌从孩童、青年及至她写出作品的那时那刻的内心情感世界的成长的。孩童时,父亲,一个男低音歌唱家,抱着自己的小爱女唱着这首《天上月亮带星星》,父亲声音的震撼力让小李萌感觉家中窗户上的玻璃都在震动。青年时期,父亲逝去,但他的歌声还在。当然,她也寄予其中宽泛的人生意义与思考。音乐从曲折的寻梦开始,生命的活力不断滋长,悲情的成分也在激荡……最后,音乐又出现冥想,好像作者获得了与天地对话、与逝去的亲人们对话的机缘。

  《青山流云》:作于2006年,是为七声弦制的古筝创作的。李萌以写意的手法,用粤乐的音调素材并融合流行音乐的演奏特点和富有节奏的韵律动感,去创作和表现大自然的生活和秀逸之美。当然,音乐的情感冲突李萌也作出了安排,就像《抒情即兴曲》那样,她也在音乐的发展中寄寓了哲思诗情:青山无古今,时间流逝,世事更迭,人生无常,就像变幻的流云。

  《月色清明》:作于2007年。这是为七声弦制筝或多声弦制筝写的一首作品。全曲由两部分《月色》和《大漠放歌》组成。这部作品听来,有突出的文化含量,有人甚至说它“文人”气息浓郁,而李萌则坦陈,这并不是她的想往,而是希望能把古筝内涵的东西发展、扩大。

  《藤缠树》:作于2008年。是第一首多声弦制的独奏曲。创作的时候,考虑到旋律的通俗性,所以两面筝都用了五声弦制。这首乐曲是表达非常世俗的感情,李萌用了很多非乐音的效果和三个筝位的音域配合。李萌对非乐音在古筝上的运用,是有见解的。她说,非乐音的效果在音乐中是有生命的,它充满了不协和的动感。而右、中、左三个筝位的声音互相配合,在丰富性上,比一个筝位的音响还是来得更丰富。在音域上,可以有四个音域:右面筝、右面筝的非乐音区;左面筝、左面非乐音区。如果想扩大音域,还可采用加码的办法,那样一来不同筝位加上不同音域的配合,效果就比较丰富了。

  古筝四重奏《千里之行》,作于2008年。乐曲用了四台多声弦制古筝,前排的两台多声筝均为两面五声弦制定弦。两位演奏家既可以演奏左右两面筝,又可以用弓子拉筝;后排的两台多声筝均为右面七声、左面五声,两位演奏家可以弹奏三面筝(既弹奏自己的左右两面筝,又可以弹奏前面筝的左面)。作者追求的是在古筝上开拓出宽广的表现空间。这让我们听起来大开眼界,觉得筝这件乐器也真不是一成不变的,她的表现空间也几乎是无限的。

  从上面所例举的李萌的创作可以看出,她在保持古筝音乐的传统性因素外,十分强调开拓意识,勇于实践多种文化要素。这一点,在《红水河狂想》中体现得尤其充分。此曲是她2007为刚刚研制出的多声弦制古筝和两件低音乐器而作的,用了广西铜鼓的敲击节奏和印度敲击音乐的节律因素,音乐中用一种质朴的原始冲动感和直率风格,表现她对家乡奔流如泻的红色河流、红色土地及辽阔雄伟的大自然的眷恋和意象。她大胆地做着各种实验,使人感觉她让古筝除了具有洒脱的抒情性,也有了打击乐器一样的动感和节律丰富变幻的魅力,使古筝不仅仅保持了传情达意的功能,也具有塑景状物的功能了。我们听了这部乐曲后,对李萌在筝乐的创作和演奏方面所追求的开拓性,有深刻印象,被她对家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深深打动。

  (四)万千清雅曲 无限诗哲意

  聆听李萌的演奏,仿佛将你带入了多彩世界,或于山水密林中倾听瀑布的流响;或到月色下嗅闻青草芬芳,清江近水,看鱼儿欢悦;或置身于茫茫沙原,遥想当年……总之,听她演奏的古筝琴音,如入时空变幻妙香国度,盈贯的是有限乐响,打开的是无垠空间。因此,李萌的演奏获得了音乐界的广泛称赞,她的琴音传到过德国、瑞士、荷兰、芬兰、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和澳门、台湾、香港等地区。在国内外举办过多场个人独奏会,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国际性艺术节。所有的演出中,她都是极其投入的,在她看来,举办音乐会,参加各种演出,既是检验自己,向公众展示自己,也是为听众服务,把美好的音乐,用自己的全情奉献给听众的机会。她骨子里是个十分正直的艺术家,她热爱我们民族的丰富的音乐文化,丰富它,发展它,也是她的责任。这种责任在她心里看得很重,她说她愿意为之作终生的追寻与奉献。

  凡称为乐器的,从专业角度看,无不要求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古筝也一样。从审美和认知的角度看李萌的演奏,是有对于艺术的本真的追求与诠释的丰富所得的。特别是她对以下作品的诠释。

  《林泉》,这是2001年由香港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委约著名作曲家叶小刚创作的,是一首被社会音乐生活广泛认可赞扬并雅俗共赏的古筝独奏曲,在古筝界它被看成是近代中国古筝曲的创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认为该曲继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秀美和内在特质,同时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技法和美学追求,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古筝曲《战台风》创作以来最优秀的古筝独奏去之一。该曲集中了各种高难度的演奏技术,同时又有着清新优美的旋律线,丰富多变的节奏形态和多种层的音色要求,同时也蕴含着深邃的美学思想。2005年,在中国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比赛中获得唯一的作品比赛金奖。 要演奏好《林泉》这部作品,用李萌的话说,一是技术难度大,二是作品情感表现的张力或者说幅度大,三是演奏者要有足够的情感表达和驾驭能力,甚至是超强的体力。当我们看李萌对于这部作品的诠释和表现时深深地被她所具备的这样的超强表现力所震撼。那种淋漓尽致,那种清新雅致,充满着人与自然的深邃沟通与寄寓,让人不禁对艺术家的创作和表演深深折服。

  《林泉》的演奏,技术上基本出于传统,但艺术表现却极为细致、饱满、透彻、超拔,每一个段落,每一个音的表达都是那样考究,看李萌的演奏,你不仅觉得她赋予了每一个音以生命,以活力,以恰切的力度,你甚至觉得是她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音乐中去,投入到每一个音的生命的塑造中去了。观看和赏听她淋漓酣畅,至高至杰的演奏,真真可以让人的心灵得陶冶,不由不对艺术与艺术家产生尊重,产生理解。尤其是最后结尾的激情划奏和里外的拨弹,李萌与筝真是完全交融在了一起。好的艺术就是这样,绝无虚华,饱蘸着心血与汗水,赋与艺术鲜活的生命。李萌的手上带着义指,在古筝上或激情翻飞,或散珠般地舞弄,看起来手大而有力,每一个手指好象都是一个尽情工作的劳动者,带着思想,带着激情地铺开着乐的田野,塑造着技的美雅,灵的光彩。

  看李萌的演奏,就像在欣赏一幅经典性的酣畅画作。情境、意境都有无限说道,有一种溶的力量在散溢浸淫,每一个音都是那样有韵味,有感染力。这种特点往往都只能从一些已经进入艺术表现的自由王国中的艺术家身上才能看到。她的筝艺展现了当代筝演奏家的时代特质与卓越气势。还有,那就是一些多元表现因素,如敲击的、舞动的音律,像《红水河狂想》,曲中那些敲击音乐的手法,李萌一会拨弄着琴弦,一会又拍击着琴头、侧面木版,甚至是琴的底板, 于是,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在古筝的清脆乐音,也听到了鼓音的律动,看到了演奏家心灵的舞动和对于筝艺表现的新生命,新积累的塑成。这时,你几乎要问自己:艺术家怎么能如此之美好地表现艺术,表现心灵?是什么更美,是艺术?还是艺术家的心灵?李萌对于古筝这种乐器,有着深刻的了解与驾驭能力。她在古筝上演奏,如同将自己的心弦延展开来,她拨动每一根琴弦,就是波动自己的心弦。她的胸臆、哲思、诗般情怀,随着手指的跃动而汩汩淌出。

  像《箜篌引》,作品由作曲家庄曜根据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诗意写作。乐曲前半部分运用起伏多变的节奏、虚实相应的旋律,描绘了“昆山易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的幻想境界。后半部分采用明快的舞蹈型节奏既轻灵又粗狂。李萌演奏起来,诗情饱满,意味深厚,充满无限魅力。

本文标签

古筝教学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古筝曲谱1800首

[导读]你喜欢古筝吗?你会弹古筝吗?小编本篇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古筝曲谱的专题,我们收集了近二千首古筝曲谱子,希望大家喜...阅读全文

近2000个古筝曲演奏视频欣赏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千个古筝演奏的视频,喜爱古筝的网友不要错过,这近两千首古筝演奏歌曲的盛宴,小编为方便广大古筝爱好者欣...阅读全文

林玲古筝教学视频全集

[导读]小编和大家分享《林玲古筝教学视频》专题;林玲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古筝硕士研究生导师,1...阅读全文

古筝(1-10级 )考级曲示范与讲解

[导读]小编收集各古筝名师讲解的古筝考级教学视频,为方便查找1-10级各级的考点与曲目,特组建此专题,旨为帮助欲打算...阅读全文

古筝名家档案及相关简介

[导读]小编收集古今国内外古筝名家档案,组建成一个古筝名家专题,和广大古筝爱好者一起认识世界著名的古筝家资料。古筝,又名...阅读全文

150首古筝名曲mp3试听与下载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百个古筝演奏音频,其中有音质很不错古筝名家演奏作品,也有国内外古筝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音乐可免费在线...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