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先生在他的《秦筝源流再证》中说:“筝 是由北方即西北秦地开始诞生,并逐渐进入中原、齐地而后入荆楚。”[10]这就是说,秦筝是惟一的源头,我们越地的筝,是秦筝经过二传、三传,才到我们这里,才有了越地的筝。
贵溪崖墓的碳14测定为2595+75,也就是说是公元前7世纪到前6世纪之间。
有关筝的记载,最早是公元前237年的《史记·李斯谏逐客书》,而贵溪的十三弦筝要比“真秦之声”的秦筝,早200多年;比《隋书·音乐志》:“筝十三弦,所谓秦声” 及《说文通训定声》上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为十三弦。"即随唐以后才有十三弦筝,要早出1000多年。
绍兴坡塘306号越墓和贵溪县水仙岩墓群的M2、M3墓,考古学年代分析都在春秋时代,而且两处皆为越地。虽然当时的越地筝还未见诸文字记载,但考古实物的呈现,本身就是无可辩驳的无言的史实,如余姚河姆渡的骨笛,不因为它没见诸历史记载,就可以否肯6000多年前,越地先民们的伟大创造。而且,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出土了一批远古竖吹骨笛,但它们之间并不一定是源与流的关系。
越地的筝与秦地的筝是同源的,抑或是不同源头的?为什么越地早于历史记载1000年前,就有十三弦筝,而在另外地域,弦数还在慢慢的递增,直至随唐以后才有十三弦筝 ,而它的影响却没有后来的秦筝大?它何时兴,何时衰,秦地的筝,是否战国之前或更早一些时间,由南传至西北的,如此等等问题,都还是谜,目前还无法推断,更不可能遽下结论。
但是,根据上文所述,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是可以肯定的,浙地的筝不可能是“真秦之声”,经中原二传、三传传过来的,根据越地的考古发现,我们完全可以说浙地筝的源头不是秦筝,百越之地早已有筝,浙地的筝源远流长。
杭摊、杭帮丝竹与武林筝
浙地的筝源远流长,除了上述考古发现,筝和筝乐在浙地流行也见诸一些史籍文字记载。
杭州是浙江的省会。传说远古大禹治水,由此渡会稽(今绍兴),舍其余杭(杭,方舟)于此,故名。隋于余杭县置杭州,秦时移州治于钱塘。另杭州也称武林,《汉书》、《晋书》地志曰: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所谓武林水,即今灵隐南北涧所合之水。
宋代词人柳永在《望海潮》词中描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在唐宋时代,筝乐在杭州这个繁华的都会,是时时可闻的。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做剌史时,经常与歌伎、乐伎来往,以至他任满离杭,歌伎、乐伎们还不让他走: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翠黛”即指杭州的歌伎、乐伎;“五马”,五马剌史;“三年”,为官一任的期限。他身边除了能歌善舞的樊素、小蛮外,还有专为他弹筝的乐伎,所以他在杭州和苏州剌史任上写过多首咏筝诗。
另一位宋代的大诗人苏东坡在杭时,与他的朋友张先游西湖,闻弹筝,曾写过一首炙灼人口的词《江神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已初晴。水风轻,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似湘灵。欲待曲中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除了古典诗词中筝乐的曼妙的描述外,在史籍上也可以找到有关记述。
《宋史·吴越钱氏世家》中有吴越王钱俶给北宋的贡品清单:
“白金五万两,钱万万,绢十万匹,绫二万匹,绵十万屯------银装鼓二,七宝饰胡琴、五弦、筝各四,银饰箜篌、方响、羯鼓各四。”
吴越王钱俶俯首称臣,给宋皇王朝进贡的除了金银之外,当然是江南的特产绫罗绸缎,此外还有乐器。说明当时浙地的乐器制作业发达,工艺水平比较高。
宋代钱塘人吴自牧,因“缅怀往事,殆犹梦也。”写了以唐人寓言小说 “黄梁梦”为书名的二十卷《梦梁录》,其中有这样的记载:
“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色有歌板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龙笛色、、头管色、舞旋色、杂剧色、参军等色。”
这在周密的《武林旧事》、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等笔记小说中都有类似的记载,其中记录了筝色部头的人名及著名的筝手,甚至还有演奏的曲目。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千个古筝演奏的视频,喜爱古筝的网友不要错过,这近两千首古筝演奏歌曲的盛宴,小编为方便广大古筝爱好者欣...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和大家分享《林玲古筝教学视频》专题;林玲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古筝硕士研究生导师,1...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收集各古筝名师讲解的古筝考级教学视频,为方便查找1-10级各级的考点与曲目,特组建此专题,旨为帮助欲打算...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收集古今国内外古筝名家档案,组建成一个古筝名家专题,和广大古筝爱好者一起认识世界著名的古筝家资料。古筝,又名...阅读全文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百个古筝演奏音频,其中有音质很不错古筝名家演奏作品,也有国内外古筝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音乐可免费在线...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