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家吴蛮这些年一直在国内外演奏,她不断与国际著名交响乐团合作,经常演奏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并在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交响乐的结合上做一些探索,是一位在国际上颇受欢迎的琵琶演奏家。在第四届“交响乐之春”中,吴蛮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第二琵琶协奏曲》。
吴蛮告诉北青报记者:“其实我跟赵老师讨论,请他写这部作品,前前后后有8年了,那时候他还在美国。去年和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首演这部作品,也算是梦想成真吧。我拿到乐谱的时候,从曲谱间可以看出,他想用我家乡的、典型的江浙一带的琵琶语言,用苏州评弹元素为我订制这部作品。所以,我拿到乐谱一看一弹,这就是特别亲切的‘家乡话’。但是,这部协奏曲的结构又非常新颖,一共有三段,没有像通常的协奏曲那样分成三个乐章,是连续演奏的。整个结构的感觉像一首音诗,从琵琶的语言来讲,非常优美和谐。我觉得赵老师的音乐语言特别的强,一听就是中国的,传统音乐底子特别厚。我每次演奏,听到乐队声音的时候都会起鸡皮疙瘩,那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感触。我在其中仿佛看到了杭州,看到了中国的山山水水,看到西湖的美景。所以,这部让我非常感动的作品,我每一次演奏都有不同的灵感。”
吴蛮说到在国外演出中国作品,她说:“从世界范围看,现在音乐的创作趋势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交响乐团也越来越多在寻找不同的合作方式。西方人接受东方音乐,和东方人接受西方音乐完全是平等的。很多人认为东方人了解西方音乐多一些,其实想让西方人接受东方音乐,首先要让他听到中国的作品,同时要介绍这些作品。就像吃饭一样,让西方人吃到真正的四川菜、湖南菜。”
作曲家叶彦辰
青年作曲家会走得更加坚定
作为青年作曲家,叶彦辰的作品《碧塔海之晨》由贵州交响乐团演奏,这首作品曾在国家大剧院的青年作曲家计划中获奖。叶彦辰向记者说出了作曲新秀的心里话:“《碧塔海之晨》这部作品是我2011年去香格里拉后创作的。虽然当时只在普达措森林公园里做了相当短暂的游览,但那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纯净的高原湖泊碧塔海。这个作品非常具有幻想色彩,对于普通观众,作品中听不出传统意义上的曲式结构界限、明显的和声功能结构,甚至听不出清晰完整的主题旋律,整个音乐就像一幅浑然一体的水墨画,是我心理感受的体现。”
叶彦辰说,很多乐团或者演奏家比较“怵”现代作品,这并不仅存在于中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世界各个地方。“之所以能够形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不同的原因。不得不说,不管哪个时代,真正具有史诗级意义的优秀作曲家其实并不多。我们的乐团大量习惯于演奏古典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数量是巨大的,大部分都是经过历史的考验,万里挑一的经典。而现代年轻作曲家的作品面世时间很短,作曲家本身甚至也在一种成长过程中,这里面当然就会有很多的淘汰和筛选,也可能或多或少会给我们造成‘似乎这个时代不如以前’的假象。从作品的角度看,作曲家们不光是更加彻底地应用乐器的性能、更加细化的配器,甚至派生出很多全新的演奏技术和方式需要演奏家去学习。此外,听众对于现代音乐的接受能力也有限,而现代音乐的复杂程度和现代文化中对于美的定义是非常不同于通俗文化的,这意味着乐团演奏新作品也许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这甚至影响到20世纪开始的很多优秀作品的上台几率。在‘交响乐之春’这样的平台上推广一些现代作品,可以让观众有更多机会接触现代作品,同时也能让广大观众更加关注年轻人在音乐创作上所做的努力。相信如果更多平台能这样不懈地、持续地支持中国现代作品和青年作曲家,他们会走得更加坚定、走得更快更好。”
文/本报记者 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