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优美珍贵的民族文化财富近二三十年来却出现了衰落现象。尽管不平衡,虽然还能看到几个好戏和有光彩的演员,但整体局势确实令人吃惊并紧张。剧种减少,正规剧团和剧团成员减少,戏校生源减少,城市演出减少,观众减少,特别是高级编导音美主创人员既缺少又流失,再加上大多数剧团奉命转企,千方百计赚钱糊口,顾不得艺术加工,没办法深入生活,无时间提高文化……
上 篇
党的十八大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号召,为我们树立了壮丽的理想,我们文化工作者欢欣鼓舞,斗志昂扬,走上了新的征途。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民族戏曲,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应该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这是每一个戏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民族戏曲是中国人民、具体说是戏曲文学、戏曲舞台艺术工作者和广大观众,经过近千年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在世界戏剧之林中独一无二、具有特殊风采和成就的舞台艺术样式。千百年来,戏曲从漫长的封建农业社会到现今的新社会,曲折地并且复杂地发展,有了数以百计的大小剧种,数以千计的剧团班社,数以万计的艺人,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在此过程中,中国戏曲出现了关汉卿、白朴、王实甫、汤显祖、李玉、孔尚任、洪昇一直到翁偶虹这样的剧作家,王骥德、李渔、玉国维、吴梅、张庚这样的理论家,珠簾秀、彭天锡、马锦、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周信芳、袁雪芬、常香玉这样的演员,贡献了《窦娥冤》 《墙头马上》 《西厢记》 《牡丹亭》《桃花扇》 《长生殿》 《四进士》 《霸王别姬》《曹操与杨修》 《祥林嫂》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这样的戏曲文学。何等光彩的名字,多么辉煌的作品!千百年中华民族孕育出的民族戏曲,已成为中国人民(其中主体是农民)最重要的文化生活。
民族戏曲通过其特殊的文学体裁和舞台艺术样式,在它的大量优秀作品和演出中,在反映中国人民真实生活、表现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思想感情、品德修养以至审美趋向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培育中国人民的文化教养、精神情操、社会认知以至历史知识等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深远的作用。
然而,这样优美珍贵的民族文化财富近二三十年来却出现了衰落现象。尽管不平衡,虽然还能看到几个好戏和有光彩的演员,但整体局势确实令人吃惊并紧张。剧种减少,正规剧团和剧团成员减少,戏校生源减少,城市演出减少,观众减少,特别是高级编导音美主创人员既缺少又流失,再加上大多数剧团奉命转企,千方百计赚钱糊口,顾不得艺术加工,没办法深入生活,无时间提高文化……
人们呼喊,戏曲怎么了?是不是这个时代不要戏曲了?何以至此?我们该怎么办?
(一)
面对文化强国的辉煌前景,身处衰减多病不平衡的惨淡局面,我们不能无所作为,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先探讨探讨何以至此,找找原因,再研究研究怎么办,找出出路。
何以至此?每个剧种或每个剧团的困境都有具体原因,需要分别具体分析,但从总体大局来看,我想应该看到三个重大问题。
第一,“文化大革命”对戏曲的全面摧残,大伤了戏曲的元气。
“四人帮”除了“三突出”的所谓“样板戏”之外什么戏都不许演;几乎所有优秀戏曲艺术家都受到极其残酷的迫害,多少前辈名家以身殉艺,更多的人转业改行,浪费了十多年的舞台生命。戏曲同观众相互脱离,许许多多青年人几乎不知戏曲为何物。这种情势致使戏曲在粉碎“四人帮”后,在队伍数量上和艺术质量上都有严重的损折。这方面的消极后果至今未绝。
第二,粉碎“四人帮”之后,戏曲稍有复苏,热闹了几年。这是由于许多老观众对戏曲的热爱,也由于凤凰再生的戏曲工作者振兴戏曲的责任心。特别是由于思想解放,桎梏打破的推动,出现了不少具有突破性的优秀作品,比如《曹操与杨修》等。然而元气已丧,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渐渐打开,全球化浪潮迅速涌进,鱼龙混杂的电视连续剧以及种种低俗亚文化成为快餐式时尚娱乐,占领了阵地,戏曲多少年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环境,陡然遭遇多种竞争对手,没有充分思想准备,不由得步步被动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