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爱乐乐团指挥郑明勋
为庆祝北京-首尔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北京市邀请首尔爱乐乐团(法人理事朴炫贞)访华演出。4月21日(星期日)晚19:30首尔爱乐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举办首尔-北京20周年纪念音乐会,世界级大师郑明勋将担任其指挥。
首尔爱乐乐团在该场演出中,将演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以及由韩国作曲家陈银淑创作的体现中韩文化特质的笙簧协奏曲“Šu”。
文化交流的盛典
这场演出对于中韩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25年前随着中韩两国建交,两国缔结了不可分割的政治与经济关系。为了举办此次音乐会,北京市调整了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档期,积极配合首尔爱乐的演出。
2007年在韩中建交15周年之际,首尔爱乐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了音乐会,2010年又在第16届《广东亚洲音乐节》期间演出,两次均得到了一致好评。日本《读者新闻》在首尔爱乐2011年12月的日本巡演后称:“邻国有一个世界级爱乐乐团。”
在当世界中心从欧美渐移到亚洲的今天,由韩国指挥家执棒,韩国乐团演奏韩中共同演绎的经典之作,没有比这台音乐会更适合纪念首尔-北京20年的友情了。
两大看点
这场演出有两大看点:一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另一个是由作曲界的诺贝尔奖——“格文美尔大奖”得主陈银淑创作的笙簧协奏曲。
笙是源自中国的乐器,在韩国叫做“笙簧”。 中国公元前就便开始使用笙,韩国从三国时代开始用笙吹奏。新罗圣德王(725年)制造的上院寺铜钟(国宝36号)与恵恭王(771年)制作的圣德大王新钟(国宝29号),上面的飞天像都有吹奏笙簧的画面。世宗文化会馆外墙上浮雕的飞天像也是吹奏笙簧的形象。此外,代表朝鲜时代的画家金弘道的“松下吹笙图”与“神仙吹笙图”等,都说明笙簧早已浸透在韩国的历史文化中。
韩国作曲家陈银淑与中国演奏家吴巍的合作,颇有些机缘巧合的成分。陈银淑当时在柏林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听到出生在上海的演奏家吴巍的吹奏,顿时被他卓越的技巧与美妙的音色吸引,于是在她的作曲生涯中首次为亚洲乐器作曲。
代表着中韩文化共性的笙,在陈银淑和吴巍的合作下重现光芒。陈吴二人共同探索乐器表达的极致,共同打造了一曲适合吴巍吹奏的曲目。此曲的曲目名称“Šu”与其乐器也十分吻合,“Šu”在埃及神话中表示空气,而笙恰巧是以吹气吸气发声的和声乐器。[next}
“ Šu”创作于2009年,在日本首演后,陆续在韩、德、英、法等11个国家演奏过。此次是笙协奏曲的中国首演。吴巍获悉演出演提议后,不惜支付柏林演出的违约金,前来参与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因为吴巍相信,这场演出将成为一个笙演奏家在本土舞台呈现佳作的绝好机会。
打造韩国文化名片
首尔爱乐希望通过这次演出,巩固东北亚顶级交响乐团的地位,同时推进进军中国古典音乐市场的计划。2011年,首尔爱乐作为亚洲第一个与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G)缔结长期录制发行唱片合同的乐团,每年都要向全世界发行2张专辑。德意志留声机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也是占有40%全球古典音乐市场份额的环球国际唱片股份有限公司(Universal Music GroupInternational, UMGI)旗下的子公司。
2011年首尔爱乐与德意志留声机录制发行了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专辑,随后是马勒第一交响曲《泰坦》、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悲怆》等四张唱片,获得了广大好评。《留声机》杂志称:“首尔爱乐的音色成熟细腻。”2011年发行的两张唱片销量皆达一万,在低迷古典音乐市场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果,爱乐也期待着在中国的发行能引起反响。
驻团作曲家陈银淑每年春秋两季都会举行四次音乐高级讲习班,亲自教授新人作曲家不仅仅要停留在“体会”现代音乐,而要能滋养韩国的现代音乐界。首尔爱乐也将通过这场演出,探寻中国作曲家参与讲习班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