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这种传统器乐后继乏人。在此背景下,上海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上海陆行中学南校启动“江南丝竹”进校园活动。以陆行中学为试验点,首先在中学校内开展江南丝竹试点工作,2014年后将在全市范围选择有条件的数个中小学进行推广。昨天下午,“江南丝竹进校园”签约仪式在陆行中学南校举行。
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作曲家顾冠仁在会上表示,“传统的东西,文字、音响的记载都容易做到,但演奏者才是让艺术遗产‘活着’的关键一环。”顾冠仁认为,江南丝竹是每个乐器都有其独立性、创造性的乐种,即兴性是江南丝竹的精髓所在,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江南丝竹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王永德认为,今天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力远超传统文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最重要的是要抛弃“功利心”,要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而不是为了参加比赛、拿奖。而作曲家应该创作适合学生演奏、反映校园生活的新曲目,作品的创新也是延续“非遗”寿命的另一大保障。
据悉,群众艺术馆将与陆行中学南校交换整合各类项目资源,编撰江南丝竹校本教材和课件,组建江南丝竹教工乐队和学生乐队等。陆行中学南校每年将投入4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江南丝竹的传播与推广。(东方早报/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