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屋,只见七个人正围在一起喊号子,旁边放着几根撬杆。“太阳一出闪金光,东家开工起新房。各位师傅齐用力,同心协作赶石王……太阳落土四山黄,石王赶拢台子上。万丈高楼平地起,幸福生活万年长。”领唱的人每唱完一句,其他人都会齐声和一句“嗨一个着嘞”,整齐洪亮得让人精神一振。
镇文化站负责人田大林介绍,这是镇里的赶山号子表演队在排练。赶山号子是土家先人集体劳动过程中的智慧创造。“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土家人经常要搬移石块、树木等重物,在众人共同劳作时,赶山号子就发挥了号令的作用。优美的号子,也让繁重枯燥的体力劳动增添了一些趣味。”
记者了解到,石匠师傅往往都是唱赶山号子的高手。“以前如果哪家要盖房或者修场坝,就会请石匠师傅去采石头。要把数百斤乃至上千斤的石头从山里赶出来,石匠得带着十多名壮劳力,用钢撬、铺杆和滚杆等工具将石头一点点赶到建屋的位置。”田大林说,石匠这时候就要唱起赶山号子,用歌词指挥大家保持统一的节奏。为了应和场景变化,赶山号子里除了恭贺东家的唱词外,还有大量即兴创作的内容。
因为词曲通俗,演唱形式简单,赶山号子在当地流传极广。“以前搞‘坡改梯’和水利建设的时候,山坳里的赶山号子声此起彼伏,现在赶石头、抬木材的场景基本看不到了,不过村里四十岁以上的人,大多还能唱上几句。”年近八旬的石匠师傅向宏书告诉记者。“一声的号子呐,人站齐呐;二声的号子呐,齐用力呐……”正说着,排练的号子又响了起来。田大林表示,除了这支表演队,镇文化站还牵头在小西湖村和镇里的民族中学成立了赶山号子表演队。(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