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戏送到民众中间去
近年来,许多剧院团始终将下乡演出、下基层演出,把戏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去作为自觉的行动,一些省级剧院团每年下乡演出200多场,有的甚至400多场;市县剧团下乡演出的场次基本都在400场以上。这些专业剧院团为活跃和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很大成绩。除剧院团外,一些学术组织也将服务基层、下乡演出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做到坚持民间立场,坚持专业水准。前不久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展演在江苏省海门市举办,展演期间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送戏下乡,到村镇去演出。在8天的展演时间里,先后两次将戏送到海门市三星镇和余东镇的广大观众中。艺术家们带去了京剧、豫剧、淮剧、闽剧、蒲剧等剧目,不仅大饱了老百姓的眼福,丰富和活跃了这里的文化生活,还对传播和弘扬戏曲艺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这次送戏下乡演出的人员中,除演职人员外,还有德高望重年过八旬的老领导、老专家和老艺术家杜高、颜振奋、方掬芬、王贵、沈玲等;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方掬芬和王贵两位艺术家坐着轮椅来到村镇、来到百姓中。在亲近民间,走近民众,看到老百姓脸上露出喜悦的同时,艺术家们感受到与人民亲近的快慰,感受到戏曲艺术服务于基层民众走对了方向。同时,看到了文化强民、文化强国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关注基层戏剧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活跃舞台演出,振兴戏剧艺术,培养戏剧人才,国家设立了多个奖项,奖励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和为戏剧事业做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鼓舞了戏剧队伍的士气,积累了优秀作品的数量,各类艺术人才健康成长,很多高质量、高艺术水平和高审美品格的作品和很多身怀高超技艺、精湛表演水平的艺术家,得到了国家的奖励和荣誉,形成了当代戏剧艺术国家形象的主流。实践证明:这个做法是有成绩的、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部分省、市直属院团担当了此项大任,基层剧团较少,因为种种原因老百姓也很难看到获了大奖的剧目,而真正能够给老百姓带来欢乐的是那些常年活跃在基层的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
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各省的新剧目展演或汇演中一些基层的剧院团或民办演出团体也参加进来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活跃在各地的群众文化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给老百姓带来了欢乐,使老百姓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社会上一些学会、研究会等团体,也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基层剧团,与那里的戏剧工作者一起论证、研讨剧本,帮助他们加工提高演出质量,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扩大演出范围等等,受到了基层戏剧工作者的肯定。此外,各学术团体也从实际出发,设立了学会奖、研究会奖等不同类型的表彰形式,为基层戏剧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如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除了对那些“现代戏突出贡献”的剧目、剧团和个人表彰和奖励外,还特别关注一些地县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剧目。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积极扶持和长期关注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戏剧创作和演出,为其中的优秀剧目设立“金孔雀奖”的荣誉。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主办的“全国戏剧文化奖”是国务院批准保留的奖项,该奖评奖申报不分体制,不设门坎,不需要逐级推荐和层层审批,无论专业和业余均可参与。不强调集中演出,不要求进京演出,根据基层院团的实际情况灵活对待。特别是演出设立观众投票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意识,同时也使得戏剧工作者及时了解到来自民间、来自最基层老百姓的意见和诉求。
实践证明,基层剧院团演出的剧目有积极的价值取向,艺术上是有追求的,是老百姓喜爱的。以本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展演为例,湖南省桂阳县湘剧团作为一个县级剧团,演出当地老百姓熟悉的剧种湘剧昆腔《一天太守》,剧作在结构、情节、人物塑造和舞台演出中都显示了很强的实力。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市回族艺术团演出的歌舞剧《曼苏尔》讲述了一个流传在黄河岸边回族传说,作品将戏剧、歌舞融为一体,将浓郁的民族风情贯穿其中,带给观众欢乐和艺术享受。
为基层民众服务应成为每个艺术家的自觉行动
在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展演期间,有多位著名表演艺术家、梅花奖演员参与到下乡演出的行列中,在简陋的舞台上,他们仍然是一丝不苟地表演,将最好的水平展示给观众。80多岁的游本昌老师,为观众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著名淮剧演员,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陈澄演出的祥林嫂,声情并茂,如泣如诉,获得观众一阵阵的掌声。浙江省京剧团是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之一,剧团派出了优秀的青年演员参加到下乡演出的行列中,精彩的变脸表演、字正腔圆的演唱,获得了一阵阵掌声,在给老百姓带去欢乐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今后,戏曲工作者要进一步坚定信念,增强为基层民众服务的自觉意识,为努力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文化报/何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