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富有创新活力和独特魅力的文化强区是滨海新区毫不松懈的目标。原塘沽文工团演员王利向记者讲述了塘沽文工团几十年的奋斗历程,文工团演员靠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对文艺的执着追求使这个小小的区县级文艺团体,在天津市乃至全国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塘沽文工团是1972年成立的一个区县级综合艺术团。全体演职人员不过四十人,但是歌剧、话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样样能行。他们中间有音乐学院的毕业生、部队专业院团转业来的演员、杂技世家的后人等等。据原塘沽文工团演员王利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港台歌曲开始在中国沿海地区悄然传播。1982年,塘沽文工团的第一场轻音乐在天津新华书店礼堂举行。演出所选的曲目中保留了一部分以往演出过的《在那桃花盛开的村庄》、《十五的月亮》等歌曲,还有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外电影歌曲和外国民歌。在表演形式上一改以往的呆板模式,加进了一些类似迪斯科舞蹈的时尚元素,力求在舞台上创造轻松活泼的气氛。演出逐渐得到观众追捧,他们在新华书店礼堂一口气演了半个月。最后几场的演出连观众席间的通道上都站满了人。塘沽文工团火了,大小剧场的经理纷至沓来邀请塘沽文工团演出。常常是一天要安排三四场演出,观众场场爆满。
当别人都以为文工团火了,演员赚钱了,实际上当时演员每个月的工资才42.5元,每演一场的补助费是四毛钱。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一套演出服装的手工费。据王利介绍,当时文工团演出使用的都是以前演出“音、舞、曲、杂”的旧装备,乐队演员们上身穿的是旧白衬衣,下身穿的是厚厚的冬装裤,那些都是1972年刚建团时候定做的。然而,就是这样艰苦朴素的文工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塘沽文工团曾到过东北三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上海等地区演出,他们所走过的一路都伴随着一片喝彩声。塘沽文工团为家乡赢得了光彩。如今,演出环境发生了变化,演出市场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王利告诉记者,塘沽文工团那份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亦将在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机,谱写出更加华彩的乐章。 (北方网/檀昕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