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更新时间:2014-09-23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近日,笔者从凌云县文化部门获悉,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平果壮族嘹歌、那坡黑衣壮山歌后百色市又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项目。

  凌云县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气候宜人、生态良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据史书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凌云壮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壮族先民历来有男耕女织的习俗,然而由于当时自然条件恶劣,天灾人祸以及病魔常常把壮族先民的生命夺去,心地善良的壮族妇女为抒怀悲痛、寄托哀思和理想,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慢慢形成了壮族妇女独人演唱的72巫调音乐。

  凌云壮族72巫调起源于宋朝,从做巫演变发展,逐步在各种生产生活过程中适用。它以该县72个人文和自然景点名称命名,以单人独立演唱为主要形式。演唱过程中往往配以绒扇、香包、铃铛、铜珠、脚踏声等为音乐配器。

  原始的72巫调音阶简单、唱法简洁,多以壮话叙事为主,寄托对死者的哀思,祈祷免灾除害、健康幸福,演唱的巫婆甚至能说平日不会讲的各种方言,与亡灵对话,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经过不断的演变,如今的72巫调已发展成为寄托哀思、表达理想、痛骂不平、歌颂爱情、歌唱时事等内容丰富多彩的壮族民间音乐,曲调上有欢快抒情、轻歌慢语的,也有悲痛凄切、摧人泪下的。演唱过程在转调时以配器体现不同的风格和个性,优美的旋律无不体现出大自然美妙的灵动。

  凌云壮族72巫调具有很高的音乐价值,上世纪50年代,巫调《情比天还净》、《水源洞》等曾获得自治区专业民间文艺汇演一等奖;壮族72巫调音乐元素创作的《画里凌云》曾在广西第二届八桂群星奖文艺汇演中以原生态音乐荣获二等奖;72巫调音乐还出现在电影《红男绿女》、《歌谣》和戏剧舞台《蛇郎》的银幕上,广西艺术学院将巫调音乐编写为民族音乐视唱素材,以巫调音乐元素创编的歌曲曾多次获奖。

本文标签

非遗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中国音协音乐考级信息大全

【导读】乐器学习网小编关注到很多喜欢音乐的网友资讯关于音乐考级的信息,特别是乐器考级信息,今天我们创建一个中国音协考级专...阅读全文

全国最新的音乐会演出资讯

【导读】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很多家长或音乐爱好者必较关注专业的音乐会资讯,因为能够现场聆听专业的音乐会既能净化心灵激发兴...阅读全文

乐坛趣事,乐坛大事记!

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乐坛纪事专题,分享古今史外乐坛上面的大事;什么是乐坛呢,乐坛的范围很广,不仅是指流行音乐,还包括古典音...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