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演出季”《钱江晚报》特别报道:和国话导演查明哲谈谈萨特
10月24、25日,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大戏《死无葬身之地》,将在杭州剧院亮相。杭州站演出前,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查明哲导演将和大家来一场“戏剧漫谈”。
时间:10月22日(周三) 15:00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报告厅
有人说,查明哲赋予了《死无葬身之地》特殊的血肉,并让其成为金刚不坏之身,“他就是那个拿着锤子痛打你灵魂的人”。
从1997年首演开始,算上这次要来杭州的版本,查明哲已经四度重排了《死无葬身之地》。
但细心的人却发现,17年间这部戏的改动非常少,“我觉得没什么要创新的,所以没有必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查明哲很坦率,“当年对这部戏思想性的把握,放到当下依旧精准无比。”
这位中国最著名的“残酷导演”,现在最想做的事,是“拷打”一下杭州观众的神经。
查明哲说了个小段子,最早《死无葬身之地》在北大演出,演至结尾,一个大学生突然冲出门大吼:“啊!!居然还有这么刺激的戏!!”温柔的杭州,也来刺激一下?
在看剧之前,先听导演讲讲幕后的故事,翻一翻萨特的名言……
当然,关于话剧,关于表演,关于艺术的点点滴滴,这些问题你都可以打包带到现场,尽情扔给查明哲导演。
1直到现在,在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官网上,《死无葬身之地》的前缀都是“经典保留剧目”。
但很少有人知道,17年前,查明哲本来是想排加缪的戏。但试了一下发现,加缪的东西实在太深、太晦涩。这个时候,萨特的名字突然在查明哲脑中浮现,“萨特的哲学虽然不好懂,但他写的戏没那么高深莫测。”
查明哲说,其实对于《死无葬身之地》这个本子,萨特本人一直觉得还不够完美,“属于很容易猜到结尾的类型,他就有点不爽。”不过,二战的背景,加上角色的丰富性,还是让查明哲决定试一试。
至今,查明哲都记得第一次联排的场景。演完,全场一片死寂。大概过了10秒钟,所有人疯狂鼓掌。一位院领导脱口而出,“这是多年来难得的一部好戏”。
尽管如此,查明哲还是挺忐忑。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白领轻松戏、先锋实验戏也已经不少了,严肃走心的《死无葬身之地》到底有搞头吗?
最早的计划是演4场,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演了40多场。中间剧组想暂停休息一阵,立刻有观众到国话来抗议,“老子还没看,为啥不演了”。
一次去北大演,快结束时,一位男生突然蹭蹭蹭冲到门口,仰天怒吼:“啊!!居然还有这么刺激的戏!!”查明哲说,当时他都傻了。
2从1997年到现在,《死无葬身之地》前后重排过四次。每一次重排后演出,都会有大量看过的人再买票,尽管他们发现,查明哲其实并没怎么动这部戏。
谈及这个问题,查明哲扔出一句反问:“我为什么要‘创新’?”有剧评家评论,其实当时查明哲对这出戏的思想把握,以及对萨特的理解,都已经非常超前。说得通俗点,1997年的观众和2014年的观众,看《死无葬身之地》的感受和理解,非常趋于一致。
一出手即成经典,这样的案例,在话剧界并不多见。难怪国家话剧院对《死无葬身之地》疼爱得不得了,只有非常重要的场合,才会搬出这款拳头产品。比如上个月首次去台湾做演出交流,《死无葬身之地》就是冲锋陷阵的那个。
很多场合,关于查明哲的介绍,前缀都是“残酷导演”。听起来有点江湖气息,实则因为查明哲执导的三部曲——《死无葬身之地》、《纪念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加上后来的《青春禁忌游戏》,那种在特殊情境里拷问人性与灵魂的风格,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有一个段子,说曾经有观众在看完《死无葬身之地》后,路上碰到查明哲都绕着走,足见戏中的那种“皮肉和灵魂之苦”是多么慑人魂魄。某种程度上,查明哲比萨特更狠,不少萨特原著中一笔带过的东西,老查都选择把它们活生生具象化。
其中一幕,主演们为了保护游击队长,决定掐死可能会泄密的孩子。这时候,小孩直接就蹦到观众席中求救。查明哲观察过,这时候大多数人的直接反应是手往后缩,“因为他们的人性也在无时不刻被拷问着,‘我能不能救他’、“我该不该救他”?”
残酷和刺激,在《死无葬身之地》中互成强烈的镜像。结尾,查明哲又比萨特更狠,连续两次给了希望再给子弹,最后让游击队员们站着死去。有一位北京观众始终无法直视这个结局,17年间每次看《死无葬身之地》,她都是准时提前10分钟离场,怕虐心。
3说到虐心,查明哲感叹,《死无葬身之地》中被虐得最厉害的还是几位演员。其中有人形容这个过程,跟查导排戏,就是:1、被他折磨;2、自己折磨自己;3、共同享受折磨。
按照主演韩童生和冯宪珍的说法,排练中任何“表面的表达”,不可能逃过查明哲的眼睛,“有没有动真情、动真心,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有国话的工作人员打趣,每次《死无葬身之地》在哪个排练室排练,外头的人都能立刻知道。因为“嚎叫和嘶吼声,几十米外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而《死无葬身之地》,也是国话公认的“排练中生理和心理消耗最大”的剧组。
偏偏演员出身的查明哲,还特别喜欢亲身示范,每个角色的戏码,他都能精准地演下来。难怪冯宪珍要开玩笑,“给查导戴个胸罩,他直接就能演吕茜(剧中冯宪珍的角色)!”
曾经跟着查明哲在《死无葬身之地》中“残酷”过的,还有现在大红大紫的廖凡和郭涛。查明哲告诉记者,当时两人给他的印象就是认真、敬业,“他俩也承认,《死无葬身之地》对他们演技的锤炼,直接帮助了自己后来的成名。”
在被“先锋”和“喜剧”过度滋养的杭州,严肃而分量感十足的《死无葬身之地》能否成功抢滩?从目前票房的情况来看,杭州人显然还是识货的。
查明哲的观点也很直接,“前一些年,追求轻松搞笑的戏确实多了点,这不正常。”在他看来,戏剧的功用从来都不只是娱乐,“而是要真正触及观众的灵魂,真正关心他们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有分量、有深度的戏剧作品,从来不会缺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