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媒体生态研讨会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
11月22日,京城初雪后的寒意挡不住探讨艺术的热情。《国家大剧院》出刊100期暨艺术类媒体生态研讨会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二十余位艺术类报刊经营管理者、艺术家、乐评人等齐聚一堂,围绕“《国家大剧院》杂志运营与发展”和“艺术类媒体的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两大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研讨长达四个多小时,与会嘉宾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讨论。
专注高雅艺术 满足公众需求
《国家大剧院》杂志不忘初心迎百期
2008年,随着国家大剧院开幕演出季大幕的拉开,《国家大剧院》杂志也应运而生。作为国家大剧院的官方刊物,《国家大剧院》杂志以月刊的形式开启了它的历史使命——报道刊载国内外文化艺术资讯、评论、知识,丰富国家大剧院高雅艺术的普及推广形式,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艺术需求,促进中外文化的艺术交流。2013年1月,《国家大剧院》杂志正式全球公开发行。今年11月,《国家大剧院》杂志迎来了自创刊以来的总第100期刊。
100期以来,《国家大剧院》杂志的报道内容遵循大剧院对于“高品位、高水准的中外高雅艺术”的艺术追求,涵盖歌剧、音乐、舞蹈、戏剧、戏曲五大艺术门类。依托国家大剧院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国家大剧院》杂志是国内期刊市场唯一的综合表演艺术类刊物。杂志以全球化视野,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不仅记录了国家大剧院建院以来的发展与成就,同时也见证了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时刻关注着世界舞台艺术的动态及动向,让人们感受艺术的魅力,用艺术改变生活,沁润心灵,丰富人民群众文化艺术生活。
此外,《国家大剧院》杂志也大力推动着我国高雅艺术的传播。2014年6月,杂志专题报道了《新民晚报》长期开办且具有非常影响力的音乐音响版停刊一事,引起了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高度重视,并专程到上海调研,最终在《北京日报》开辟了名为“爱乐”的专版。对于杂志的未来发展,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有着清晰的规划:“希望在形成专业化、国际化和权威性品牌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努力实现‘中国表演艺术领域的权威刊物,世界级主流高雅刊物’的目标定位。”
聚焦媒体生态 畅谈未来发展
众话《国家大剧院》杂志寄厚望
借100期之机,《国家大剧院》杂志组织召开了此次艺术类媒体生态研讨会。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国家大剧院》杂志社长朱敬,北京日报社副总编、《国家大剧院》杂志总编辑初小玲等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同时,研讨会邀请到了歌剧、音乐、舞蹈、戏剧、戏曲领域相关的代表性艺术类报刊经营管理人,以及评论人、艺术家代表参加。
研讨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围绕《国家大剧院》杂志的运营与发展展开。《国家大剧院》杂志社常务副社长赵爽对杂志百期以来运营成果进行了介绍:共策划专题92期、特刊8期、封面人物44个,面孔410个,评论573篇,形成了21个固定栏目,组建起了一支涵盖作家、编剧、艺术管理经营者、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的作者团队,实现了主次渠道结合,征订为主、零售为辅,扁平化渠道境外发行的立体化发行。与会嘉宾针对杂志的栏目、内容、版式设计、发行以及广告、活动等整合营销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讨论,为其未来规划建言献策。嘉宾们还不约而同地对《国家大剧院》杂志寄以厚望,朱敬提出:“100期既是对于过往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于未来的展望与探索,既是值得铭记的珍贵记忆,也是新的征程的起点”;初小玲表示:“希望能够集聚更多的人拥抱高雅艺术、修德润心。”
下半场旨在探讨我国艺术类媒体的生存现状及未来。在新媒体浪潮汹涌而来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寻求突围之路,是当今媒体行业发展的热门话题。作为较为小众的艺术类报刊,怎样谋求发展是摆在业内人士面前的一大难点。研讨会上,歌剧、音乐、舞蹈、戏剧、戏曲领域相关的代表性艺术类报刊的经营管理者,分享了各自的经营理念和运营经验,并提出了困惑和难点,为艺术类媒体的未来发展共商大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不仅务虚而且务实,参会各方借此在广告资源共享、版权内容共享、联合创办活动等方面达成诸多合作意向,真正达到了行业交流的目的,共谋艺术类媒体生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