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民歌传承 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热播

更新时间:2017-03-10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民歌传承 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热播

  “民歌就像是蒙上了一层灰的古老家具,需要有人掸一掸上面的灰尘,才能重新发现藏在下头那晶莹润泽的肌理与纹路。”近日,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于安徽卫视热播。业内人士评价,这档节目让人看到了民歌传承发扬的另一种可能性,也折射出当代音乐工作者的文化担当。

  “原来民歌不土”

  《耳畔中国》有别于以往的音乐类综艺节目,登台的选手大多是节目组走南闯北、上山下乡搜罗的各路民歌好手,演唱曲目清一色全部都是中国歌曲。节目现场,由400名大众评审加上3位专业评审:知名歌唱家阎维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歌唱家雷佳坐镇。节目还特邀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郦波教授,现场讲解每首参赛歌曲背后的文化渊源。

  前几期节目中,有不少选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陕西的歌手纪军军将一首柔情的《一对对鸳鸯水上飘》唱得悲伤感人。这个曾经靠唱红白喜事养活家小、也因家庭贫苦不能和相爱的姑娘在一起的小伙子,为了一圆母亲遗愿来到舞台,让坐在评委席的雷佳感同身受地想起了自己过世的父亲,泪洒现场。另一位苗寨歌王蝶当久,用高超的技巧和浑然天成的魅力折服了评委,获得一致称赞。王黎光甚至对这位原生态歌手说出“在你面前,我们是小学生”。

  节目里,一个90后山东女孩说,她的朋友们嫌弃“民歌土”,让她一度想要放弃唱民歌。今天,她和观众们一起看到了民歌的更多可能性。当代音乐理念的曲风改编、更丰富多样的演唱方式、新潮炫目的舞台包装……古老民歌的精气神还在,只是表达更现代、更可亲了。不少青少年网友给节目留言写到:“原来民歌那么好听,一点也不土。”

  找到文化的根

  在业内人士看来,《耳畔中国》的意义已经不止停留在一个比赛,同时也是一分致敬中国音乐的情怀,希望更多人能通过节目重新认识中国音乐,找到文化的根,并让它重现光芒。

  节目的音乐总监、曾操刀制作《欢乐颂》《解救吾先生》等热门影视金曲的音乐人捞仔表示:“现在的音乐节目里充斥着太多流行乐元素,其中很多歌曲都已历经重重改编,我只是想做点不一样的。民族音乐这个宝库被打开本身就很有意义。”

  明代文人冯梦龙说过,世上“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表示,民歌的价值,就在于它出生于不同的地域,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和各不相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造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同时,锻造了中国56个民族在960万平方公里的江河大地上多姿多彩的方言和民歌。“只要有真情在,就有真民歌在,而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让这些在祖国大地上产生的民歌,永远回荡在祖国的晴空丽日下。”

  修养高于技术

  节目里,有个别选手把民歌改编成了爵士风甚至摇滚范儿,这会不会有悖于传统民歌的传承?从节目热播后的各界评价看,创新和传承并不冲突。

  斯琴格日乐在民歌中加入了电子元素重新唱红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刘若英在电影《天下无贼》中唱的《知道不知道》,改编自广西民歌《山清水秀太阳高》;平安用通俗唱法唱《我爱你中国》,让这首歌有了别样的味道……在民间、学院的传承之外,需要有一个舞台,让跨界创新得到展示。

  作为一个专业类节目,声乐技巧是评判的第一标准。但除了声乐技巧以外,选手的音乐素养才是区分艺术家和“发声机器”的标准。《思情鬼歌》里所说的“鬼歌”是什么意思?《赶圩归来阿里里》中的“圩”指什么?业内人士称,好的歌手不止能飙高音,还要理解自己所唱的歌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修养甚至比发声技术更重要。

  评委也指出,相比苗族歌王,来自几位学院派选手的歌声中似乎少了点个性和血脉中的激情。“原生态歌手的演唱之所以打动人,因为歌唱就是他们的生活,发声源自他们内心。”如何在学院化的培养模式下,保存住每个人的异秉个性,也是音乐教育者们要思考的。

本文标签

民歌传承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中国音协音乐考级信息大全

【导读】乐器学习网小编关注到很多喜欢音乐的网友资讯关于音乐考级的信息,特别是乐器考级信息,今天我们创建一个中国音协考级专...阅读全文

全国最新的音乐会演出资讯

【导读】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很多家长或音乐爱好者必较关注专业的音乐会资讯,因为能够现场聆听专业的音乐会既能净化心灵激发兴...阅读全文

乐坛趣事,乐坛大事记!

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乐坛纪事专题,分享古今史外乐坛上面的大事;什么是乐坛呢,乐坛的范围很广,不仅是指流行音乐,还包括古典音...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