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怎么学钢琴?通过对比国内外教程,产生关于教育差别的思考
昨晚,我一狠心,把手中所有的教材摊了一客厅,大摆八卦阵,研究了一宿。
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小汤)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大汤)
幼儿钢琴教程(李斐岚 董刚锐编)
钢琴基础教程(也称高师教)
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
锁眉良久,感受颇多。愿意拿来一起讨论分享:
一起来看看国外怎么学钢琴。外国作品比较强调感受,《小汤》《大汤》开始,都是1指,其实1指并不利于孩子手指骨骼的支撑, 《幼儿钢琴教程》开始就是3指,显然容易均匀受力,也充满体现中国精明的教育。汤侧重于民谣的旋律,孩子从手指运动角度不容易感受,但是《幼儿钢琴教程》从模仿运动的主题开始(颇有《天天练》的风格)。
那是不是《汤》不如《幼》,我不是这样认为。两个都很优秀,但是体现出不同的教学思想。
《汤》多于民谣,让孩子从经典旋律中就能慢慢感受音乐的流动。得要听旋律你才能弹好。
《幼》多于手指,符合中国国情,能快速提高手指的支撑。你要模仿动作听音才能弹好。
《巴斯蒂安》也是强调感受为主,将一个乐曲学习细节分化为:演奏 乐理 基础 技巧,让孩子从各个角度来玩一条乐曲,多方面的刺激感受。
《钢琴基础教程》不适合初学儿童,程度进阶上逻辑锁扣不强,不是完全的循序渐进,只能说选择其中的内容扩大阅谱量和风格感受。
此时我的心理很矛盾,国内竞争太激烈,所以才会有侧重手指运动技能的这些教材,这是个好事情,但是感受事物本身也很重要啊!
近来我深深感觉到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却是教育者为了加快进度挖空心思删除的环节。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中说道:“造成心灵变化的五种原因:正确的知识、错误的认知、错觉想象、睡眠、记忆”,相信大家很容易了解其他四项,却不能理解为什么睡眠可以造成心灵变化,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看沙吉难陀大师讲解的时候说:睡觉时,虽然处于无知觉状态,但潜意识还是清晰的,心灵依然会受影响而变化。我大受感动,因为在我研究弗洛伊德的《释梦论》就清晰的感受到,梦中的无意识真实释放了身体内不被自身察觉的想法。这种能量的流动是异常真实,也因而异常强大的。
为什么我们现在睡眠不好,是因为我们如今的生活出于高速信息流动状态。高速的信息让我们的脑袋无法适应。任何事物都是依靠着惯性力从而生生不息,如同我们甩动的跳绳--我们并不需要在每时每刻都发力而只需在每一圈的一个点发力。大脑的反映速度也是这样,一个信息给我们,需要一个时间来条件反射地回馈一个感受,可是如今太多的信息量,脑袋就如同我这个旧电脑,不停的点点点,完全不给时间,它就死机了,怎么办?就是停下来,空一段时间,让它把累积堵塞的信息一个个反映出来或者自动归零。这个过程就是感受。这也是为什么瑜伽很讲究冥想。心理学也很强调冥想。冥想是什么?是什么都不想,给足够的时间让死机的大脑潜意识流再度疏通或归零。
我们的孩子也需要类似冥想、睡眠这样的形式,这就是感受。它比较慢,可是在重重困难和新鲜事物中,宝宝能流畅的产生很多疑问,又会慢慢的将疑问进行自我合理解释,从而开始探索地球之旅。
可是我们看到宝宝一犯糊涂就毛躁,恨不得马上告诉他:喏!就是这样...这样...这样嘛!
不仅让孩子有挫伤,并且也终结了孩子向外探索的触角,让孩子干脆放弃自我,完全依赖家长老师。到头来,家长还抱怨:这孩子就是懒!什么事都巴不得我做给他看!
每当我想到全中国的家长同时这样说,就不免心惊肉跳(呵呵动画片看多了喜欢瞎幻想)。
国内孩子进步快,可是为什么顶级大师大都出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