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和家长可能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这个一方面和国情有关,中国是个关系社会,和老师搞好关系,当然也应该获得更多老师压箱底的宝藏。另一方面也是很积极的想法,老师和学生融洽的关系,确实是可以很好的促进学习进步的。
钢琴老师喜欢什么样的钢琴学生?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总是在努力摒弃自己的喜恶,而尽量让自己公平。不论是作为钢琴老师,还是作为班主任。
因为在我高中的时候,就看到班主任因为偏爱一两个尖子生,而尽失民心,因此我觉得因三五人,而失去更多的人心是失败的教师行为。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在我开始工作的时候, 我就观察到有趣的现象:
不论我如何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当我遇到不同学生的时候,仍然会有不同的状态,
有些学生就是更容易激发我上课的灵感和热情,而有些学生就是容易消磨我的注意力。
我开始关注:是什么样的学生更容易激发我上课的热切状态和思维灵感?
也许如何当一名好的老师是需要学习,而如何当一名好的学生也是需要学习。
小雨虽然不能代表全部的钢琴教师,但是也很乐颠颠的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作为老师的一些感受:
先说这些能调动钢琴老师上课激情的学生特点:
1.当然是能很好的贯彻上一节课的内容(对于幼儿学琴,家长需要在上课时记录清楚本节课老师提出的要求是什么?这一周下课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通常一周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这样适得其反,最多应该以一个或两个问题为主,其余的在练习中也提提,但不是作为穷追猛打的对象,我个人觉得如果对于八岁以下的孩子,一周解决的问题超过三个相当于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足够强度的注意和解决,其实但昭义老师曾经说过,他的学生是一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不解决彻底就不往下进行,因此我说的是针对普及钢琴而言的,限度也宽泛一些,总的来说,一周内关注的问题越精炼,就越有效果)
能贯彻好老师上课的内容,无疑是对老师付出的劳动成果的回应,有回应课堂才有生趣,才能引起老师的关注。如果一个园丁总是施肥浇水,而种子总是按兵不动,一次两次尚可,多次以后,老师对这个学生的期望就会降落,上课是难以达到热切投入的状态。课堂是一种交流,一方的付出多次没有回应或者效果,那么就会自然的停止,这如同我们交谈,若是小雨总是在和对方讲话,而对方木讷无回应,多次以后,小雨只能灰头土脸夹着尾巴落寞而逃。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而学钢琴?
有很多家长都激动地说:为了提高素质。为了兴趣。
而小雨却悄悄的听到孩子说:只是因为好奇心。
我觉得孩子是真实的。
我们如何看待幼儿钢琴教学?
声乐和钢琴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大声的唱歌,纵情歌唱是件美好的事情,是以宣泄情绪为主。因此,不论是蛮夷地区还是城市中心,歌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情。
而钢琴的核心,是对自己性情的修炼和收敛,是一种教养,文明世界的产物,它的过程更像是信徒跟随信仰而提升自己,因此野人可以唱歌,但是野人弹不了钢琴(小雨脑袋里禁不住冒出一个野人在神龙架弹钢琴的景象,狂笑不止)。因此,对待钢琴学琴,孩子可以把它看得很轻松,这样非常好,但是家长就需要把它看得长远一些,因为当孩子好奇心已经被重复的练琴工作所磨灭的时候,他们就会抗议,没有思考妥当的家长就会惊慌失措。
2.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信仰。我相信孩子也需要信仰。
为了信仰而做出的努力,所受的伤害和挫折都是荣耀的勋章,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禁得起风吹雨打,越磨砺越光芒。
因此有的家长陪着孩子建立了一件信仰——为美好的事情坚持下来,修改自己的缺点变为一个更健康美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