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们也去赶了个趟——钢琴考级。这是学琴四年来第一次考级,我想也会是最后一次吧。
这次的考级纯属偶然!从学琴开始,一直就没想过有什么要求和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所以考级从来是跟我们没有关系的。这次... ...暑假开始之前,我们已经停了有三个月的琴课了,也是四年来仅有的一次停课(偶尔的缺课除外),这个停课是随心而定的,而停课之前刚好缴了下一期的琴课费用,还只上了一节课。学校期末考完试,偶们就跟孩子商量这笔学费的事,最后的结果是:暑假隔天去上琴课,每次上两课时,学几首耳熟能详的曲子,就当是玩,以后想着弹琴了,也能摸摸琴键,弹出一些悠扬的旋律出来,自得其乐。之后就跟老师去商量了,结果老师说那就去考个级吧,暑假这么紧凑地学琴,强化一下考级内容还是来得及的,一来考级曲目也肯定会弹熟了,考试的过程中也可以练练胆,再则也算是对学琴有个交待吧。当时觉得也挺有道理的,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去赶趟了。
接下来的这40天,真的是很强化。打个不是特别恰当的比喻,就如同四年“游戏马呱”的大学生活到了最后的毕业设计和答辩的阶段了,动真格的了,哈哈。为这么一个草率的决定,占用了暑假太多的时间和耗费太多的精力。先是放大到A3纸复印了考级需要的所有谱子,考级分四部分:音阶和琶音;技巧性练习曲;复调性练习曲;乐曲。几乎是隔天上琴课,根据老师的建议调整为每次一个半课时(1小时15分钟左右),老师还要求每天在家练琴是上午下午晚上各一次,每次1小时,尽管孩子没有严格遵守,但是整一个7月,平均每天练琴2小时还是能保证的,8月份以后有点懈怠。这40天的学琴练琴我以为孩子确实是比较辛苦的,作为回报,孩子获得了学琴以来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她爸爸说“我终于能有欣赏的感觉听你练琴了”。
小汤,拜厄,钢基和哈农,四年来就这样一条条地学,一条条地练,一板一眼,但是从来没有如此流畅过,所以孩子也少有从学琴中找到过成就感,偶尔琴行要举行个观摩会什么的会要求有熟练弹奏的小曲子以外,我总以为我们这样的学琴对提高孩子的修养和享受音乐的美感没有任何的作用,所以我们也安于我们的“慢进度”,到现在都没有加车尔尼之类的钢琴教材。
四年的学琴历程,感受最深的还是原本就认定的一点:要想成就一种技艺,天赋和持久的刻苦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孩子,天赋没有显露,而需要的勤奋和苦练不是她(或者说我们家长的内心)能承受的这点却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压力的学琴练琴才是孩子能坚持到今天的惟一动力,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了进取的动力,多么矛盾啊。
离家不远的月明音乐楼是今天考级的一个考点,人头攒动。从报到、领号到找考场等候,我都只是陪在孩子边上让她自己完成。一起等在考场外面,我忽然发现车钥匙不见了,就跟她打了个招呼去找钥匙,等我再折回到考场时,她已经进场了而考场的门也关了,我想也好就让她一个人考吧,我就在楼下阅报栏看报纸。过了有将近一小时吧,孩子跑了下来找到我说“还可以吧,就是刚开始弹第一条音阶的时候,脚在发抖”,哈哈,“家长都能进去的,可以在下面听,你怎么不进来,像我这样的小孩子都有大人陪着的”“你还是小孩子吗,你不是也考完了吗?难道你一个人在听别人考试的时候你害怕了,没有吧!这样很好啊”孩子长大了。又是一次无意的离开让我感觉孩子真的长大了。
学琴是否继续,还是回到了一个老问题,我只是希望她自己能学弹一些曲子,是不是一定要求有规范的指法和丰富的演奏技巧我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从中找到快乐。
如果学琴到此为止了,那我们真的是一个兴趣班都没有了,真要成为“异类”啦。#p#分页标题#e#
写到这儿,我忽然想到了前不久看到的一段话,当时让我引起共鸣的一段话——“如果我的内心足够强大,能够一直对抗社会潮流让女儿自由地成长,她是否有能力面对长大后的现实社会,会不会怨我们没有为她全身心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