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琴身以琴面与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系有7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雁足(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
古琴的面板由桐木或杉木、松木所制,底板由梓木或其它较硬木料所制,形体造型颇有典故。琴体总长度为3尺6寸5分(折合约1225mm),象征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则代表地,以此印证视觉效果上的“天圆地方”之说。古琴共有十三个征位,装饰以金玉或螺钿的圆点来标示其泛音和音位。古琴的七根弦系进化演变而来,史书记载,最早期的古琴仅有五根弦,以象征金、木、水、火、士,周文王为悼念其死去的儿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在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称。唐代刘长卿有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七弦”就是古琴的别称。
古琴的结构颇有分寸讲究,详尽分类有琴额、岳山、承露、起项、琴颈、琴肩、琴弦、征位、琴腰、龙龈、冠角(焦尾)等。古琴弹奏的时间越长,琴音会越圆润、淳和,若长时间闲置不弹而一朝拾起,其声音会回生而黯然失色,所以有人说古琴善通灵性,便是指此。
古琴常见的造型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区别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而不同。琴的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古琴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断等,有断纹的琴,其琴音清淳、明澈,外观美观,所以更显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