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泼剌三声”五字的减字体式。如前面“掐撮三声”的方法,用左大指一“掩掐”,右即一“泼”,左大指又两“掩掐”,右复一“剌”。也有用左一“掩掐”右一“泼”,左二“掩掐”右一“泼剌”的。这也都是用作结束声的。
即是“伏”字,不减写。后期的谱里或作“”即“剌伏”两字的减字体式。这是急结束声。其法如“剌”而取音异,专用于一、二弦。乘剌出时迅速以食、中、名三指黏连伸直,并大指一齐平掌掩合弦上,令弦击琴面作一煞声,势宜劲捷,指须侧下,掌要平落,出音清脆如“截竹”“裂帛”为妙。古谱指法有“栽”,即是“截竹”两字的减字体式,又有“”,即是“裂帛”两字的减字体式;又有“斤”,即是“折竹声”折字的减字体式;这些都是“伏”的异名。凡伏、宜于四五徽间伏下,不可仍在一徽左右,因一徽间近岳弦高,而硬既怕指头陷入弦内,又难得“截竹”“裂帛”的音声。或有于剌后以掌轻伏,弦上遏住弦音自然不响的,传派不同,各有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