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
后汉书曰“蔡琰,字文姬,邕之女也,博学有才辩,又妙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於家。与平中,天下丧乱,文姬没於南匈奴,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痛邕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陈留董祀。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蔡琰别传曰,“汉末大乱,琰为胡骑所获,在右贤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诗言志曰,‘胡茄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唐刘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武帝与邕有旧,敕大将军赎以归汉。胡人思慕文姬,乃卷叶为吹笳奏哀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琴集曰,“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并蔡琰作。”按蔡翼琴曲,有大小胡笳十八拍。沈辽集,世名“沈家声。”小胡笳又有契声一拍,共十九拍,谓之祝家声。祝氏不详何代人。李良辅广陵止息谱序曰,“契者,明会合之至理,殷勤之余也。”李启国史补曰,“唐有董庭兰,善沈声祝声,盖大小胡笳”云。
《大胡笳》后记
《琴谱析微》:
古诗十八拍悲凉婉车。读之黯然神伤。不图音出焦桐,更令闻者凄清欲绝。嗟嗟!秋高边塞,满目风沙,抚泣之下,百感频生,正不必笳声入耳也。
《五知斋琴谱》:
一种愤怨悲切之情,逐拍伤心之概,形诸指下。清夜孤灯,客窗夜月,寂静作之,疑有鬼泣也。
《春草堂琴谱》:
古有小胡笳、大胡笳曲,此文姬十八拍也,音调凄楚,幽细而不纤。俗云,“中有琵琶声,”亦其自作琵琶弹耳,古人不受也。
《二香琴谱》:
激昴慷慨,悲壮淋漓,弹此如读悲愤诗。
《琴学尊闻》:
胡人夜巡,卷叶为笳吹之,文姬调入琴中,以寄思汉之心。音韵凄怆,流传中国,十八拍其遗音也。中有琵琶声,盖当时调入胡乐,求肖笳音,若必去琵琶声,即非胡笳腔矣。
《天闻阁琴谱》:
与春草堂琴调同。
《希韶阁琴谱》:
解题,后记,同五知斋琴谱。
《琴学初津》:
曲为蔡文姬所作,因汉末大乱为胡骑所掠,后始归汉,胡曲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声音悲梗,为古今离别调也。旧谱音位各段皆合,惟第五段忽作正调,而又非正调,不知是何依据。再全体应吟则曰猱,应猱则曰吟,学者未易分别,兹则细为修正,始能取音恬适,举指轻圆,庶无乖反混淆之失。良士跋。
《琴学业书》:
胡笳词为蔡文姬作,在琴中最为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