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是一种吹打合奏的大型器乐演奏形式。至今,在西安市郊及陕西关中诸县仍保存着几家民间鼓乐社。乐社艺人多是古稀老人。在各家乐社中还保存着大量流伟下来的俗乐半字谱手抄本,各乐社为数不多的老艺人仍可据此韵(念)曲、演奏,为今天的鼓乐整理、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乐谱及音响资料。
自五十年代初,已故音乐史学家杨荫荫浏先生曾前来西安收集鼓乐资料,并以西安鼓乐谱等资料为依据,译出了宋代绝音《白石道人歌曲》,至八十年代又有上海音乐学院叶栋副教授以西安鼓乐等资料做旁证,解释了被认为是“天节”的敦煌曲谱。这些事实,不仅使人们更加认识和重视西安鼓乐的真正价值,而且也更加证明了西安古乐这一古老的乐种与唐代大曲及宋、元等时期的宫廷《大乐》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关系。
从鼓乐的俗乐半字谱抄本中可以看出:鼓乐中属于宫廷《大乐》的音乐中曾使用过多种弹弦乐器。如:前陕西省文化局燕乐研究室藏民间手抄原本谱字第049。如设筝定调为“F……等于是“G)——g2正如艺人所说的“大琴定音为五个字”这分明是唱完了以“匀”为宫的声乐曲《唱古段》。在“唤头”之后用筝奏出四组散音,做为鼓乐及陕西戏曲中常为“招唤”同伴的演奏而使用的“亮弦”或是调弦而用。使得与筝一齐演奏的“壳子”等乐器转至以“”这宫的器乐曲《大琴门古段》之用调:
[谱例五]译出的四组无拍散音符:
(谱)
笔者在筝上试奏以上两首乐曲及其之用调,《唱古段》奏完后,根本不用移柱,非常方便,可立刻转入《大琴门古段》,实际上就是前面的“”等于后曲的“厶”,从谱面上来看构成了四度的下属关系,而实际上仍在同一调中演奏,只须转换鼓乐的唱名概念就行了。
声乐曲与器乐曲相连的鼓乐谱,此种情况甚多,而且也常常是这种四度关系的记谱法。现将两首鼓乐曲译出,并将《大琴门古段》配以筝指法进行演奏,其音列为2176543218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