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诗《花开中国》研讨会4月21日在北京举行。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凯华和阎肃、苏叔阳、毛时安、仲呈祥、李准等专家学者以及主创人员、河南洛阳有关负责人与会,畅所欲言,给予《花开中国》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河南省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炳旭介绍,作为第3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演出,音乐舞蹈诗《花开中国》于4月10日晚在洛阳歌剧院上演。它作为本届节会的标志性主题文化活动之一,文化节执委会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总体要求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筹备组织,将过去政府主办的开幕式一次性大型文艺演出转为政府引导、企业主办、政府采购、文化惠民、常年演出的音乐舞蹈诗,及时拨正了办会方向。
本台音乐舞蹈诗以“花开中国”为主题,《花礼迎宾》为开场,《洛神赋》、《木兰辞》、《将进酒》、《牡丹记》4个文学名篇为支撑,《花开中国》主题歌为结尾,6个篇章一气呵成,整场演出为70分钟。它突出文学性和艺术性,除去4个文学名篇外,所有音乐、词曲、舞美均为原创,演员以本地为主。
音乐舞蹈诗《花开中国》不搞一次性演出,政府不出资请名演员,而是引导编创,洛阳地方文艺院团主演,既作为开幕式演出,之后又可常年驻场,低票价惠民演出。
在提前看了光碟及研讨会现场观看视频之后,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言,普遍认为音乐舞蹈诗《花开中国》不奢华、不豪华、有豪气,回归了舞台艺术本体;不宏大、不张扬、不俗气;不跟风、不哗众、接地气;整台演出品位高、有特色、效果好。阎肃、苏叔阳、李准认为《洛神赋》等文学名篇是《花开中国》的一大亮点。毛时安说,《花开中国》建立在文学的基础上,内容和形式相对统一,提高了晚会品质,它把一次性消费的晚会做成了可重复演出的作品,难能可贵。仲呈祥则说,以往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奢华文艺晚会,不仅是经济上的浪费,更是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歧途。《花开中国》以一种智慧配置文化资源,开创了新风气。可以把《花开中国》当成一个分析的对象,引领创作界、评论界反思文艺晚会该怎么办。(中国文化报/罗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