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男童合唱,大家脑海里定会条件反射地“冒”出几个名字:奥地利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德国托尔策童声合唱团、法国巴黎木十字儿童合唱团……静谧和美的教堂歌曲、浓郁风情的民谣、欢快的圆舞曲,由纯净甜美的嗓音演绎,这是欧美男童合唱的普遍特点。在国内,来自温州少年艺术学校的陈巧姑老师近年来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范儿”的男童之声,努力走出一条不同之路。
扬长避短打出“特色牌”
作为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合唱团的分支,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男童合唱团从学校一到六年级学生中选拔出音准、音色、形象都较好的孩子组成,团员基本都来自学校的声乐专业。陈老师说,这个团最主要的特点是“纯童声”,区别于其他一些男童合唱团中安排变声明显的大孩子演唱低声部来制造混声效果。根据男孩子声音发展的特点,陈老师采取“两头尖”的选拔办法,一、二年级主要给孩子们打好音乐基础,三年级开始正式进团一部分,主力队员集中于四五年级,六年级部分男孩子会出现变声现象,所以团员会相对减少一些。之所以想做有“中国范儿”的男童合唱,陈老师说来自两方面考虑:一是国外男童合唱团大多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如果走和他们一模一样的路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有大起色。宗教曲目是国外男童合唱团的“重头戏”,国内的孩子们对外国宗教接触少,是一个短板,所以宗教曲目是国内男童训练的一部分,但应该区别于国外合唱团,不作为主打。另一方面,中国男孩子声音有着独特的特点,声音阳光而富有朝气,民族音乐也丰富多彩,两者补充结合可以形成男童合唱特有的“中国范儿”。
一次带领孩子们到美国参加合唱比赛,陈老师分别选择了具有中国京剧元素的《唱脸谱》、四川特色的《跟着太阳一路来》、具有蒙族特色的《欢乐的那达慕》,在规定的外国曲目上,她巧妙选择了一首日本作品,避免了演唱英语作品比不过欧美本土合唱团的短处,用中国特有的民族特色去和别人比拼,如同“田忌赛马”般打出一张扬长避短的“特色牌”。同时,这些作品都有朝气、阳刚,很好体现出中国男童合唱团的声音特点。
变声男童心理过渡更重要
男童合唱的难点在于周期短,要出特色和成绩都不是一件易事。陈老师说,如果是没有经过声乐训练的男孩子,一开始唱歌的时候,进入状态要比女孩子慢一些。男孩子开智比女孩子稍晚,需要更多耐心让他们静下心来做事情,但男孩子的声音比女孩子更有张力、力量更强,这也是男童合唱的优势所在。在合唱中,许多老师都持“独唱的孩子不能唱合唱”的观点,因此在很多合唱团,纯粹就是练合唱,基本没有太多能够独唱的孩子。陈老师却持不同观点,她认为只要掌握能力,每个孩子都可以既唱好独唱,又学会声音的控制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和谐地“合”在一起。因此,在男童合唱团的声音训练方面,她更多采用“以点带面”,用几个平时上小课、专业基础较好的孩子,带动各个声部,甚至带来整个团的演唱和提高。
变声对于男童合唱团也是一个极大考验,对于开始变声的孩子,陈老师发挥他们声音依旧存在的歌唱能力,让他们当“师父”带领小同学,避免他们因为变声产生的挫败感。这部分孩子虽然在这个时期不太唱得起来,但担当“师父”带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会让他们更有信心,更加强钢琴、视唱练耳、乐理等的训练。陈老师感触地说,变声期孩子的心理过渡有时更重要于生理过渡,尤其对于男孩子,要十分细心地注意他们各个阶段的声音、心理变化,同时要花费多于女孩子更多的耐心培养他们的兴趣,一旦有兴趣,男孩子静下心做事情的力量会非常强大,这些都是带领男童合唱团必须要注意的地方。(音乐周报/ 陈茴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