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建设“文化强国”新战略和“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新目标,浙江省属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内抓管理、外拓市场,迸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最近在走访调研省属院团后指出,文艺院团是文化宣传工作的主阵地,要坚持正确导向,不忘担负的政治责任。他要求,要配强班子,带好队伍,树立正气,展现良好的精神状态,保证队伍健康发展,提升整体艺术水平。浙江京剧团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院团改革发展实践,构成了当下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推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的“浙江样本”。
6月底,正值杭州最热的时期,吴先生和一群朋友们结伴来杭州剧院看浙江京剧团(以下简称“浙京”)的新编京剧《滚灯王》。吴先生原来一直生活在天津,6年前跟随儿子一起举家搬来杭州,除了照顾小孙子,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京剧。“刚来杭州时真有点落寞,因为浙江人更喜欢越剧。后来发现浙江也有个京剧团,而且每年都演很多新戏。我总算找到了‘组织’,现在他们的每场新戏我几乎都看。”
翁国生率浙京在中东迪拜演出《万马奔腾》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推动下,重新建制的浙京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10年中,他们有过彷徨、有过失落、有过坎坷、有过痛苦,但唯独没有过放弃。在这片越剧艺术繁茂生长的江南土壤中,浙京人开拓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创造传奇,每出戏都能演百场
在全球化氛围日益浓厚的今天,如何在现代生活之中坚守传统文化,成为每个戏曲院团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浙京却丝毫未曾消沉,它至今仍是一个几乎每场戏都能演出上百场的剧团。
翻看浙京的演出记录,令人惊讶地发现,《宝莲灯》7年连演1012场,《藏羚羊》6年连演732场,《孔雀翎》7年连演625场,《哪吒》3年连演413场,《红拂》一年连演118场,《告别迷茫》一年连演162场,《飞虎将军》一年连演116场。而今年创作的“中国梦”题材现代京剧《少年中国梦》,刚进入巡演阶段就在浙江、上海演了200场。
10年来,浙京每年的演出场次均达到400多场,票房收益达700多万元,不折不扣地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在许多剧团一出戏演出场次还徘徊在两位数时,浙京是如何牢牢把住年演出场次三位数大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