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琴 > 古琴百科 >

试论古琴禁情的神经心理功能学与气功养生术

更新时间:2018-06-06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3.声响意象的导心术

  明末琴家徐上瀛(徐青山),虞山派美学的继承人,并以「徐疾咸备」的琴艺称着,在其所著〈溪山琴况〉中提出24「琴况」的琴艺「意象」思维。【23】后世对24况的解读看法不一,有认为它是美学,也有认为是古琴演奏学,或声学的理论,笔者则认为24琴况,是借以字象的美学符号,阐明琴音之24种「意象」乃「声响意识学」(sonic phenomenology)之一种。

  首先,必须指出,24琴况的产生,是以古琴单音体系之原素意象所衍生到连音线性意象,再到整体乐象之「气韵声态观」。在古琴的声艺发展过程中,累集了二千年的体证传习,总结了24种琴音的意象声态之意况。是一个序列性三个层面的古琴「意象学」。请参考「表二」。

 表二 24况声响意象符号【24】
┏━━━━━━━━━━━━━━━━━━━━━━━━━━━━━━━┓
┃             24种古琴「意象」          ┃
┠────────────┬────────┬─────────┨
┃单音体原素意象     │连音线性意象  │整体乐象     ┃
┠────────────┼────────┼─────────┨
┃音色原素│宏、细、溜、健│右手│雅、丽  │前意识│和、静  ┃
┠────┼───────┼──┼─────┼───┼─────┨
┃力度原素│轻、重    │左手│亮、采、洁│潜意识│古、清、远┃
┠────┼───────┼──┼─────┼───┼─────┨
┃节奏原素│迟、连    │  │润、圆、坚│超意识│澹、恬、逸┃
┠────┴───────┼──┴─────┼───┴─────┨
┃    耳听      │   心听   │   气听    ┃
┠────────────┼────────┼─────────┨
┃    点       │    线   │    面    ┃
┗━━━━━━━━━━━━┷━━━━━━━━┷━━━━━━━━━┛

  24种意象可再分为前16况的「心体」意识,及后8项的「心用」意识。前者乃弹奏者付予「指音」16种可刻划之声态,而后者之8况则为乐曲整体之「制情」声态。24琴况的意象及其声态符号是在:

  (1)每一个琴音是一个完整的声象有机体(如前节所提到的「指法声韵生理意识功能」)。

  (2)琴音除单音体独特的原素意识外,也包括复音联体之风格。

  (3)当单音与连音整合后所产生之「和、静、清、远」,是一系列之「前意识」的乐况,及「清、远、古」的潜意识乐况,而「澹、恬、逸」则为超意识之乐况。【25】

  (4)前述之「心体」是指弹奏者所意识到声情之客观条件,如「宏、细、轻、重、迟、速、亮、润、圆」等等,有其音响原素及线性结构的16种意况。

  「心用」则指弹奏者及聆赏者(或为同一人)之主观意识,它是文前所提及的「禁情」之乐象。换言之,和静澹逸等8种意况,是禁情意识有关的声情养生导心(意象)术。读者或可意识到,徐青山未曾列入如喜、怒、哀、欢等激情之琴况意象,上瀛先生刻意标榜出「禁情」的音响与心理意识美学,作为其言论的主导意识,这一点有它的历史渊源及传承之「命脉」。

  值得一提的,历经近二千多年从庄子到徐青山漫长的琴学历程,终于体证了单音体原素意象的「耳听」,及连音线性意象之「心听」,到整体乐象的「气听」,策划出24意况禁情的体用符号论,亦即建立了以声导意,以意导气的整体点、线、面之声态意识学。【26】

  (二)琴艺的神经心理功能学与气功养生术

  1.指尖穴脉的体用功能

  古琴的生理养生效用,主要在左右手指尖「十宣」的穴脉之反射作用(biofeedback)。如前所述近四千种古琴指法,不但是指法听觉的气韵意识,也同样的带动了腧穴强身的生理作用。

  左手四指尖端为按音必要的指法,尤其是吟猱绰注的指尖运行,直接影响了穴脉的反射效应,同时有一定的腧穴功能。大指右侧指尖的「少商」穴,属「手太阴肺经」,主治如喉痹、呕哕、雀目不明等症状,活动「少商」穴有助于人体喉、胸、肺等的健康。中指尖之「中冲」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主治如痛热出汗,头痛及中风不省人事等症状,「中冲」与「劳宫穴」相通,有刺激大脑皮层后端视感神经的「莹屏」效应。「莹屏」的反应有助于标题音乐(琴曲)转换为视感的图像之「画面」想象空间,此亦即神经心理功能等所称「声响贯通效应」(synesthesia),【27】同时,「劳宫穴」亦有助「次声」的感应(详后)。无名指左侧之「关冲穴」属「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主治气噎不食,肘痛不举等症状。汉末蔡邕的「修身」论,或许已察觉指尖穴脉的功能,以汉初马王堆「导引图」的健身法为证,那「十宣」穴脉之「导引术」,在蔡邕的时代,可能已是一通晓之密,这是针灸历史考证的问题,不再赘述。【28】

  2.古琴「听之以气」的「次声」及默闻的「反听」

  「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是庄子在〈天地篇〉的一句话。一般解读为:得「天道」者,可在无声之中听到一种与万籁协调的声音,【29】可是「得天道」何解,而什么是「万籁协调之声」?如若从神经心理功能学来解析这句话,就会清楚的意会到庄子这句话的深层意义,庄子所说的「无声」,是指耳朵听不到但可感受到的声音,这种感受当在寂静专一的「独」中,方可与万籁之共振相和。那么什么是「感受」呢?我们知道,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共振体,它的频率在4-20赫兹范围之间,人体也同时是一个带生物电(bioelectricity)的「电源体」。因此,养生学的导引术「气功」,可增进人体共振及生物电流的静电效应,经气功可达「王德之人」(《庄子》〈天地篇〉,亦即心体旺盛之人)。

  「次声」或可称「次声波」(infrasonic wave),是人耳听不到之声波,因为其频率低于16赫兹,而一般正常人的听觉,最低只能限于20赫兹。在音响学中亦称次声为「底声」(under-tone)。【30】据说,好莱坞制片音效专家,将于2005年,发展出「底声」(次声)之音效,更近一步的让家用扩音器(loud speaker)亦可「闻」次声的音感美。其实,次声波本即宇宙之自然声态现象之一,如雷鸣、海潮音、巨鲸之吼、风声、雨声及钟鼓声等都是带次声的「万籁」声响。人体器官也同样的有传导次声波的功能,中医认为百会穴、命门穴及劳宫穴可感次声波,是一血(穴)道及气脉感声新的认知。【31】因此,中医也特别强调「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之气脉互动的关系。

  弹琴,古人称之为「抚琴」,详察抚与弹之别,主要在于双掌之劳宫穴的位置。抚琴者双掌之劳宫穴是对准其琴面,而弹琴者,左掌劳宫穴则面对下肘,而其左掌则偏右。弹琴者善于表现琴曲之亮丽,而抚琴者主尚乐曲之气韵。唐代诗人房千里就有「只应霜月明君意,缓抚瑶琴送我愁」之佳句,琴学中并以〈抚琴论〉及〈抚琴诀〉【32】为抚琴之美学规范,惜今日之琴界,已是弹琴者众,而抚琴者寡。好友吕阳明曾提及,右手手腕过高是逆气的姿势,逆气则气脉不易贯彻指尖,从而音力不易坚实宏健。【33】多年前与琴友李祥霆先生同台演出,会后他提醒笔者是在抚琴。其实,早年随胡老莹堂习琴时,他经常提醒笔者抚琴要「聚气」,当时年幼无知,不得要领,1989年参加成都琴会时,幸会吴老兆基先生,曾请教聚气一事,才有所领悟。所谓聚气者,乃双掌面向琴面操缦「识气」之手法。近年笔者研习气功学及神经心理功能学才得知劳宫穴导次声波一事,茅塞顿开,方得抚琴之精要。

  劳宫穴是以气传达古琴次声波的「管道」,经左手的吟猱绰注,及右手指法出弦入弦的力道之运作,执行导气韵声及感声(次声波)的运行。古琴弹奏者的气韵可增强低频率的磁波信息,增加手掌红外幅射(low frequency infrared radiation)的能量,更可增益高幅波次声的效应及增进脑磁波及脉象(1.18赫兹)的活力,【34】从而调控大脑「协同能量」整体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调理性情」(蔡邕语)的气功学。除次声波超听觉的音响物理现象外,另一则为超听觉之「概念记忆音响」(cerebral auditory recollection)的心理现象。众所周知,音乐是一内存的时间艺术,当任何声音结束时,其音响已不复存在,所存在的,只是一个由大脑听觉中枢神经所「录制」的记忆音响。因此,音乐是一个先听后闻的记忆艺术,「闻」当指音乐经过中枢神经概念化后的音响知感,听之本身是一不具任何意义的生理现象。我们知道孔子在齐是「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又是一「余音绕梁」尽美又尽善之代表。其实,再好的音响反射条件,不易超过4秒之「余音」,又如何「绕梁」?「闻」与「余音」当指「概念音响记忆」大脑中枢的活动,亦指韶乐演出后,库存在大脑中枢听觉神经之音高及节奏意识的乐艺信息。

  当琴人熟知一首琴曲时,它已被库存在大脑之内存中(当然日久未操缦,易于消失在记忆中),每当操缦时,可随时「拿出来」弹奏,这是表演形态的记忆与发表的现象,另一层面则为,琴者亦可以冥想方式在脑际中操缦。【35】在西乐,则称这种冥想为「默闻」(silent hearing),亦即气功导引术中的「收视返听」(陆机语)之「返听」,返听乃默闻无声之乐,默闻者,是指未经耳听的生理过程所产生的「乐感」,亦即库存记忆之「听之无声,谓之冥冥」(《庄子》〈知北游〉)的冥想乐。笔者每当演出前,常先默闻将要弹奏的琴曲,从头到尾先「脑弹」一遍,不但可忆其音,更可贯彻一气呵成的全曲之统一性。默闻有它不可言状之妙闻,这种意境或可称为「听之不闻名曰希」(《老子》十四)之「大音希声」的「返听」(按「返」指反向于耳听的中枢之听觉)。

  其实,琴乐不仅可默闻反听,其妙在于琴曲本身已布局了以单弹之个音,贯注在左手指法之吟猱绰注的乐句中,产生一系列有韵(指音)无声之旋律。就以琴曲「潇湘水云」的第二段:「大按七托七,长吟上六二,进五七复下吟,上五七进五复下六七下七」的一句「默闻」乐句,及第四段之「中指按徽外,勾一上十猱,下徽外往来进十」的云声气韵,如若以丝弦抚琴更可感悟其「默闻」之「反听」效用,也正是一组有音无声冥想的「概念音响」。琴人多酷爱老琴,钟情于其「沉宏」之美,尤其唐宋之古琴,更有「体感」之效应。笔者幸获琴家郑颖荪之唐琴「漱石寒泉」,每当操缦时,常以赤脚,感受地板之共鸣,虽然操缦中有时不闻琴声,但仍在脚板有所感知,想起老子之「息之以踵」的气运绝学,此时颇有「闻之以踵」的感受。这种次声美及概念意响的「感」知,非自我操缦是感受不到的。试想,听琴只限于耳际之传声,只限于乐情的宣叙,难以得其体振之妙。今日之唱片,唱碟的麦克风话筒及扩音器只能限于20赫兹之低频率,而次声是低于16赫兹,话筒与扩音器之喇叭无法传递。因此,琴乐之感人在于声闻与体感「二种波动」之美。所谓「体感」也,即是「听」之以气的「气感」。为此,气的音乐美不只是文前之心理意识,同时也是一种生理意识的电流与磁场的运行,其目的不仅在于赏乐的听觉意识,更是一种养生之术,如此以科技的研究,更能领悟古琴为修身养性的中和之「禁乐」。除古琴外,尚有蒙古的「潮儿」(charr)及「呼脉」(hommii),密宗的诵咒(mandras),日本佛教之「声明」,中国佛教音乐的「自由梵唱」、「海潮音」,及布农族「小米丰收歌」等。宗教音乐的研究,或可迈向次声等气韵天籁之学去讨探其「真元」的神经心理功能学。

本文标签

试论古琴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古琴名曲mp3试听与下载

[导读]这是经典古琴音乐专题,其中大多是音质较好的古琴名家作品,也有古琴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音乐可免费在线试听与下载!古...阅读全文

古琴演奏视频欣赏

[导读]小编精选优秀的古琴演奏的视频,喜爱古琴的琴友不要错过,这些古琴演奏视频的盛宴。小编为方便广大古琴爱好者欣赏,将这...阅读全文

古琴名家档案及相关简介

[导读]小编收集古今古琴名家档案,组建成此古琴名家专题,和广大古琴爱好者一起认识著名的古琴家资料。古琴,又称琴、瑶琴、玉...阅读全文

李祥霆古琴视频教学(1-26)全集

  乐器学习网小编今天为广大古琴爱好者带来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祥霆的古琴基础教程视频教学26课,该系列教程适合所有古琴爱...阅读全文

实用古琴视频教程精选

[导读]这是古琴视频教程专题,这些教程对于初学古琴或是自学古琴的网友有一定帮助!古琴有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阅读全文

古琴曲谱精选

[导读]你喜欢古琴吗?你会弹古琴吗?小编和大家分享我们精选的古琴曲谱;专题中包括:古琴练习曲谱、古琴入门谱、传世古琴谱、...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