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手風琴( Harmonium)由19世紀改良自歐洲傳來的風琴,歐洲的手風琴必需要腳來踏風,體積壯碩,進口成本高,搬動不易,另則印度樂器,通常是席地而坐的表演,很不塔調;聰明的印度人,於是發明了這箱形手提式的風琴。
原西方以腳採踏板,好處是雙手可彈琴,但印度音樂並不需要西方的和弦(chords) 因此,西方風琴, 很快的被印度箱型手風琴,被改成箱形的手搖取代,因此印度手風琴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廣受歡迎,流行整個印度次大陸。
當時在印度不分南北,到處聽的到印度手風琴的樂聲;如今只流行在北印度地區的宗教吟唱、輕古典、電影音樂等等,但印度、巴基斯坦卡瓦里(Qawwali)蘇非吟唱,則是必備的樂器。
印度手風琴上的琴鍵看起來和歐洲的風琴沒有什麼不同,但印度手風琴有幾個鍵是有印度特色的持續低音鍵。
在印度除了上述含有持續低音鍵外,一種專門用在演奏持續低音,沒有琴鍵的的手風琴,稱之為蘇皮地(Surpeti)。印度手風琴是一個精緻木作箱形樂器,裏面包括正前方的琴鍵、正前方的名種控制按紐;在正後方,有四方形的活動夾板---即為風琴手搖送風器,箱殼外的手提把等結構。風琴送風器也有是外置的,由外面的送風器加壓到手風琴主箱運作,比較不方便,因此並不多見了。
手風琴的琴鍵有黑白鍵,鍵的款式是西方古典琴鍵,至於西方標準的如A=440的Key在印度手風琴是不需要的。通常手風琴樂師,在箱子上面加保覆罩,一則是保護樂器被碰撞,二則可以在超高頻或低頻的吸音,也可做消音等用徒。
手風琴前排的控制閥門(紐) 主要是控制風琴的風向,配合所要的表演功能。
除了持續低音控制紐,每一個簧室配有一個控制紐,以防送來的風任意的擴散,爾有另外加上顫音裝置的控制紐,唯一般的樂師,仍習慣在奏樂時,打開所有的按紐,專心演奏。
手風琴中的持續低音控制紐和其他的控制紐,是完全區格的,以防止漏風干擾,持續低音有他特定的音高,如A、C、D、F、G等的極高音等。
印度手風琴一般有二種演奏姿勢,最普遍的是將手風琴放在前面右手彈琴、左手送風。至於卡瓦力則將手風琴的一半斜放在膝上,一樣是左送風,右彈琴。如果是左徶子當然就相反。爾有在節慶時要邊走邊彈,那就只好做背帶,非常幸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