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琴学在斲琴方面的造诣,远在唐代前后的中古时期就达到了十分精湛的程度。中古以来留存至今大量唐、宋、元、明、清的传世古琴实物,以及律、调、谱、器、曲、论等浩繁的著录、曲籍,充分地体现了它在人类文化文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仅就笔者在斲琴(制琴)方面的学习、思考,研製中的心得、体会简作论述,以就教于识者。
与诸多乐器製作相比,古琴在音声品质的追求方面有著独具特质的要求,如,为体现其散、泛、按音质的匀称,为体现其各音区虚实的声韵质量,为达到〝九德四芳,24况〞音声品质的完美体现,历代以来无数的斲琴大师、操弄名家在操弄和斲琴的结合方面作出过长期的实践,为后世积累了一笔笔丰富的遗产和宝贵的经验。唐代李勉的《琴记》,北宋石汝历的《碧落子斲琴法》,《僧居月斲琴法》,南宋田紫芝的《太古遗音》及《琴苑要录》等大量琴书著录中都有著不同程度对斲琴制度的详细记载。在这些记载中除对材质的炮製方法,底面厚薄,施材配料、秘旨配方等方面有著准确的记录外,对琴体中空的大小,槽腹内项实、纳音、声池、韵沼的合理开剜,有效布局,相互间的匹配比例等方面都有对规范的设计要求,其中有些玄秘的机关还附注了启发式的口诀。
如《琴苑要录》所载《斲琴秘诀》〝谁是倚山路,江深海亦深,洞中多曲岸,此处值千金〞。〝山根深处太无端,舟更弦高下指难,徽外相应无别韵,横纹龙怕岳池边〞。
口诀中所说的〝倚山路〞,〝洞中多曲岸〞及〝山根深处太无端〞的隐喻所指,当是槽腹中项实、声池、纳音、韵沼等凸凹不齐,欹曲不平的〝不规则〞,那麽,这种种破坏槽腹内部平整的凸凹不齐,曲岸迂迴的〝不规则〞现象对古琴的音响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呢?
潜心思考,笔者通过多年斲琴、修琴的实践,对那些有意识、有目的、有规律地、根据特定音声需要去合理地〝破坏〞槽腹内部平整的作法略有所悟。在长期斲製,修饰实践中,剖开一些音声品质丰富,声韵悠长的上乘古琴的琴腹,乍看池、沼、纳音、大小槽腹中,间或出现凸凹不平,欹曲错乱的种种〝不规则〞现象,这种种现象似显〝粗糙不堪〞,欠缺光洁美观,然而,这期中有些貌似〝错纵的粗糙〞之处,恰恰正是斲琴艺术师巧设的奥妙、玄秘所在。凸凹迂迴的弧槽,错纵零乱的峰岸,江深海的池、沼、大小槽腹,正是斲琴者在槽腹中作用于音声的良苦用心。用一种人们通常较为熟悉的现象来说明这种种山根深处的倚山路,洞中诸多的折峰曲岸,江深海深的池沼以及大小槽腹内种种凸凹的不平整对振动的作用,就犹如人们面对幽谷〝喝声〞之后,由于峰峦叠章、谷壑曲隐对喝声的作用。致使音声的振动回荡辽远,徘徊不去,不停地产生辽绕不断回声馀响的现象极为相似。而那种盲目用其它乐器内部光洁、平整的要求一味刻求古琴槽腹内〝平整〞与否,而不愿古琴特殊音声品质的振动规律的其它要求,似不应不属斲琴不悟。
古琴音声品质的优劣是检验其槽腹内部作业合理与否的唯一重要标准。其次是琴面髹漆工艺的精美,琴体宽窄、厚薄比例的相称等综合标准指数。可以这样说,如果一张琴的声音只要达到精良,那麽,无论槽腹内部如何凸凹不平、如何错落〝粗糙〞、甚至琴面以多块木料粘合而成,应该说这种槽腹内部的作业是合理的。反之,如果声音低劣、平雍、直白不通,那麽,槽腹内外即便光洁如镜,平整如几,这种槽腹的处理也未必是合乎古琴自身振动规律的,甚至是开剜失败的。
类似鱼腹状的深长槽腹是形成古琴悠长声韵的有利物理条件之一。然而,大小槽腹怎样的深浅,中空剜留怎样的大小,底面厚薄怎样的匹配比例,池、沼、项实、纳音,乃至漆胎附著遵循怎样的调节规律,才能有利于那些〝奇、古、润、透、静、匀、图、清、芳〞,〝轻、微、淡、远〞及《溪山琴况》所述的二十四况等绝妙音声的形成和发出呢?,唐李勉在其《琴记》中较早地记载了当时琴面的厚度〝其身用桐,岳至上池厚八分,上池以下厚六分,至尾厚四分〞。
北宋石汝历《碧落子斲琴法》较早地总结、记载了斲琴中底、面琴板的厚薄匹配比例所产生的不同的音声效果。如其所说:
〝凡底厚面薄,木浊泛清,大弦顽钝,小弦焦咽。
面底俱厚,木泛俱实,韵短声焦。
面薄底厚,木虚泛青,利于小弦,不利大弦。
面底皆薄,木泛俱虚,其声疾出,声韵飘荡
面底相当,虚实相称,弦木声和。〞
(按:木即按,泛即泛音,小弦即细弦,大弦即粗弦)
口诀虽没有具体的数字标注,但明眼的琴家可以醒目的看出其间的深刻含义。可以相信这短短的口诀是经多少年,甚至多少代斲琴艺术师的实践总结。从口诀的字裡行间可以看出,这些对斲琴中,底、面板厚薄比例匹配的明确总结,绝对不是靠单纯的斲琴或单纯的弹琴所能感悟到的斲琴法则,而是经由从操弄到斲琴,再从斲琴到操弄这样长期交相验证所得出的〝体用〞结晶。是古代琴家与斲琴艺师在操弄和斲琴领域中长期实践所共同创造出来的理论财富。这种对底、面琴板厚度的匹配比例所产称的音声效果的发现,是唐宋时期乃至唐宋以前无数琴人、琴家、斲琴大师们长期实践的总结。这种种实践的总结不但对唐宋前后的斲琴有著积极的指导作用,即便是对二十世纪后的今天和未来斲琴的研究、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