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波曲》作于1952年冬,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结构严谨完整,旋律深沉动听,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于过去流浪生活的痛苦回忆和内心不平的烦懑情绪。
《流波曲》是盲艺人孙文明的代表曲,创作于1952。这首乐曲是他流落异乡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把自己比作默默流逝的水波,借琴声倾吐痛苦的心声,其思想内涵非常深刻。旋律凄苦、缠绵、深沉,表现感情真挚。
乐曲结构短小,结构布局合理,特性音调贯穿全曲,起到点题作用,并以此把全曲划分为五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向上引发,旋即下落,表达了欲诉还休的痛苦。第二段在高音区上作多次八度来回跳跃,抑扬有致,深沉悱恻。第三段是进一步发展了前段的乐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愤懑不平。第四段进入高音区,是一个展开性段落,因受阿炳曲《二泉映月》的影响,出现与其相似的旋律。第五段融合了一、二段的特性音调,以第一段的末句作为乐曲的终止。
孙文明演技高超,演奏风格独特,在二胡演奏技法上有许多的创新。他的二胡把位极大,甚至创造了不用千斤的演奏方法,其定弦要比目前的标准低大六度。因此《流波曲》用“5—2”弦演奏为“1=降B调”。全曲节奏舒缓,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