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毓秀 (1918.11.4— ) 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浙江杭州人,出生于上海。自幼学习钢琴,1934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苏联歌唱家苏石林(Shushlin)学声乐。当时曾为上海百代公司灌制唱片,并为联华公司的电影演唱插曲,包括《天伦歌》、《乡愁》、《西湖春晓》、《大军进行曲》等。1935年随广东基督教唱诗班到香港、广州,参加亨德尔《弥赛亚》的演出,担任独唱。次年,应上海业余合唱团之请,在海顿的《创世纪》中任独唱。又在美商广播电台举办的音乐比赛中演唱《蝴蝶夫人》,获第二名。1937年为作曲家阿夫夏洛穆夫的舞剧《柳堤边》演唱插曲。同年,赴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师从戴依斯,主修声乐,兼修钢琴。1941年毕业归国后,在上海、天津、北平、重庆、南京等地举行独唱音乐会。1944—45年底任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声乐教授。1946年再度出国,留学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师范学院音乐系。1948年回国,同年至1952年任成都华西大学教授、音乐系主任。1952年调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授,1957年起担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兼系主任。曾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第四届理事,中国音协四川分会副主席。1956年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西欧,在罗马、伯尔尼、日内瓦、巴黎、里昂举行独唱音乐会。多年来共举办过独唱音乐会近百场,于1981年4月在北京举行告别舞台的演出。1985年4、5 月赴联邦德国、法国考察音乐教育。她是抒情兼花腔女高音,长于演唱西洋古典歌剧选曲及近代艺术歌曲,还对中国民族传统唱法作过深入研究,曾认真学习过京剧,苏州评弹,四川清音、广东南音等民族音乐,掌握多种演唱风格。演唱曲目广泛,包括《玫瑰三愿》、《天伦歌》、《绣荷包》、《在那遥远的地方》以及外国歌曲《春之声》、《阿利路亚》等。此外,她还译有:《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意]马拉菲奥蒂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声乐应考生手册》(瓦伦IvorWarren著)、《伊莉沙自、舒曼的教学》#p#分页标题#e#([英]普里茨Puritz著)并编译有《西洋艺术歌曲二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