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父亲傅雷是我国著名学者、艺术理论家和翻译家。
三四岁时的傅聪,已显露出对音乐不寻常的热爱。七岁半开始学钢琴,拜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梅百器(Nario.Paci)为师。1951年夏天拜前苏联钢琴家勃隆斯丹(A da.Bronstein)夫人为师。1952年2月,傅聪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公演了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引起音乐界的观注。他的一位中国老师称他的演奏:沉浸在音乐内的忘我境界,国内纯属独创。
1953年,经国内选拔,傅聪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参加了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获三等奖。评委会的评语写道:“心中所蕴藏的音乐,大大超过他双手的能力所能负担的感觉,他的音乐才华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年仅19岁的傅聪在肖邦的祖国弹奏“肖邦”,引起波兰钢琴界的浓厚兴趣。由波兰政府于1954年邀请傅聪前往留学。先在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后在华沙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及音乐理论。钢琴主科老师始终是杰维埃茨基教授。
1955年3月,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华沙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74名选手欢聚波兰。傅聪是唯一的中国选手。经三轮比赛获第三名,同时还获《玛祖卡》演奏最优奖。这是东方人首次在肖邦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使他在本届比赛中成为最突出的人物之一。
傅聪以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向着自己的艺术目标不断挑战。在六七十年代的20年间,举行了2400场独奏音乐会,包括与梅纽因。托塔里、巴伦鲍伊姆、郑京和等等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演奏家合作,录制了近50张唱片,并担任过挪威、意大利、瑞士、葡萄牙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音乐比赛的评委。
傅聪是第一位在重大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中国钢琴家,他用事实向世界钢琴界证实了中国人领悟西方音乐文化的杰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