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杂货》的主题,小快板:
中段是歌唱性的曲调,中板:
《思春》的主题,快板:
音乐幽默、风趣,也有一个优美的中段,曲调是:
《旱天雷》是听众非常熟悉的:
唯有《“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有较大的对比和展开,形成较大的幅度,但也没有根本改变“广东性格”的基本特点。
桑桐的“内蒙钢琴曲”
1952年,桑桐以内蒙地区民歌为主题,写了《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这七首是:《悼歌》、《友情》、《思乡》、《草原情歌》、《孩子们的舞蹈》、《哀思》和《舞曲》。这部作品在1957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作曲比赛中获铜质奖。
前面我们欣赏过了新疆风格的豪迈粗犷,接着是广东风格的乐观诙谐,现在内蒙风格又别有一番情趣,那就是朴实、深情、辽阔草原的气息。
《悼歌》用了朗诵调的形式,如说如诉,悠长的散板,沉痛的和声。
《友情》的主题单纯、质朴,典型的蒙族音调:
《草原情歌》,美丽无比的曲调,朴实亲切的情感:
《孩子们的舞蹈》,带有草原儿童的天真:
《舞曲》,力量之中有着一股憨厚劲儿:
汪立三的钢琴曲
汪立三于1953年改编的《兰花花》,是一首受到好评的钢琴曲。《兰花花》原是陕北民歌,叙述一个农村的姑娘反抗封建压迫的故事。钢琴曲以民歌为主题,不仅表现出兰花花的美丽,还容纳了惊慌、悲痛、反抗等等情绪。在比较短小的结构内,形成了叙事性、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对比,乐曲的主题音调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广板:
这个主题立刻把我们带到陕北高原,那么辽远、那么迷人,也会想到兰花花是那么纯朴、美丽,故事就从此这儿开始了。乐曲用变奏手法展开,通过织体的改变、和声的力量、节奏的推动,讲述了那令人激动的故事。结尾深沉而又有遥远的感觉,仿佛暗示这是过去的故事。
汪立三于1957年还写了首《小奏鸣曲》,由有标题的三个乐章组成:《在阳光下》、《新雨后》和《山里人之舞》。整部作品无比清新,富有朝气,有强烈的现代气息。这是一首最早成功的中国《小奏鸣曲》。
这两部作品,已经显示出汪立三个性鲜明、勇于探索的创作风格。
刘庄的《变奏曲》利用中国民歌为主题写钢琴变奏曲,是五十年代许多作曲家都喜欢尝试的形式。刘庄的《变奏曲》就是有代表性的一首。主题是非常优美的《沂蒙山小调》:
这个主题经过九次变奏,仿佛是从九个角度入手,将主题内含的意味揭示出来;也好象是从九个视角观赏它的美丽。
杜鸣心的《练习曲》
将一定的技术训练目的与音乐美的情趣结合起来,使之可以在音乐会上演奏,这种《练习曲》,也引起许多中国作曲家的兴趣。其中杜鸣心写于1955年的《练习曲》就是出色的一首。乐曲开头有一个悠长的引子,单音奏出:
象是期待、象是感召,从心头油然升起。接着,华丽快捷的音流自上而下,一方面是手指灵活的训练,同时又在“无穷动”的奔驰中,体现出明快、热情和高昂的气概,是首难得的优秀的中国《练习曲》。
蒋祖馨的《庙会》
这是写于1955年的一部组曲,也曾获1959年世界青年联欢节作曲比赛的铜质奖。组曲由《艺人的小调》、《二人舞》、《老人的故事》、《笙舞》和《社戏》五首乐曲组成。这是民俗风情中的五个场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里例举其中第一首和第五首的主题。
第一首《艺人的小调》,小行板:
音乐带有叙事性,好象民间艺人诉述往事。第五首《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