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琴 > 古琴资讯 >

古琴养生观与乐医同构思维

更新时间:2017-06-09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治国者根据人的天性推广音乐,既满足百姓感情需要,又完成对人民的教化,引导风俗向正常发展,此伦理上的功能。“和”,作为音乐重要的审美特质,它与天地一样和协,又能调畅人的情志,使“血气和平”,正合医家调摄精神、使“内外和谐,邪不能害”养生的原理,此医学上功能。《史记·乐书》更加附合五行理论,谓五音之作动调协,使五脏和正:“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征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

  总之,“乐和”的观念与天地人伦的理论是一体同构的。

  大抵汉以前的乐论,都继承先秦儒家的观点,重视音乐的教育和管理,以发挥它政治、教化、娱乐等社会方面的功能,至于个人健康方面则渗浸儒道、综合杂说,就修身养和原则发挥它养生功能。魏晋以后,情况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先是社会巨变,文人面临沉重政治压力,保存性命、追求个性的意识特强;儒经不再主导思潮,庄老易学登场,道家尊重个体价值的自然观,促使六朝走向文艺自觉,加上医学的长足发达,养生延年的意识已高涨到历史的新水平。这时音乐和医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一步有所融合,文士有意识地将音乐与养生联系,并且融注到生活之中,成为他们个性生命中重要部份。其中古琴尤为文士所钟爱,魏晋嵇康父子、阮籍、阮瑀、阮咸父子均善鼓琴。魏晋以后,古琴除了保留儒家特色的修德教化功能论之外,渲导郁结、愉悦情志、自我调适的心理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值得我们注意是这些士人的认识,并不停留在传统医学文化理论层面,而是在生命上有真实体会,古琴养生因而在实践层面得到大量开发。

  古琴“中正和平”、“清微淡远”的审美趣味,特得文人喜爱,传承三千年未曾间断,历代文士、琴人留下的诗文纪实,纪录了珍贵的音乐治疗经验。《吕氏春秋·适音》:“……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以上可能是最古老的音乐治疗纪录。魏晋以后文人留下的纪录远较此为详尽,都为真实例案。孙登以琴遁隐,阮籍借琴酒以忘世,嵇康临刑,顾日影奏广陵散,连不精于音乐的陶渊明,亦经常在诗作之中提及琴,谓“乐琴书以消忧”、“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可见魏晋以后,琴除了音乐艺术上本身的价值外,医疗价值得大开发。消极地说,它是失意士人安慰精神、治疗创痛,发挥了它的精神治疗功能。积极方面,养生效能亦大受推广。

  嵇康《答难养生论》:“窦公无所服御而致百八十,岂非鼓琴和其心哉?此亦养神之一征也。”

  又嵇康《养生论》集中发挥老庄清虚无为养生观,琴音有宁神静心作用:“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内无情欲之惑,外有声音之助,不论从理念或从经验上说,琴音淡泊之有益于养生,乃是儒道与医家的共同认识。文士之外,又有服食导引之士、唐宋之后的僧家,陆逐加入琴人行列,古琴又被引用到与仙家吐纳、佛家默坐静修之中,古琴成为各家共许的修身手段,养生的功能受到普遍肯定。

  以下是唐宋两则治疗例案。

  白居易好音律,作了大量咏琴诗,晚年得风疾,惟爱听琴音。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已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消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好听琴》

  “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泄泄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五弦弹》

  宋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其中之一是琴。在《送杨置序》谈到他年青时不得意,幽忧不平,患上情绪病,后来学弹琴,用音乐抚平心绪: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愉然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忧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多作琴说以赠其行,……”(一作送杨二赴剑序)《欧阳文忠集》

  爱好古琴的人,病中听琴,固有辅助治疗的作用。然医家注意治于未病,所以古琴摄生练神养气的防病养生作用,比较治病功能更为基本。长期以来,古琴著述中常指出古琴能养生的事实,间中出现少数仙家惯见的神化想像,一般来说,并没有过度夸大,而是更多从整体角度讨论问题。举例说,古琴固然有助益治疗之功而不是万应灵方,任何人对于艺术接受的程度和利用它调心养生的功效,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要诸方面条件,包括社会心理、文化环境、教育素质与个人音乐修养等相互配合。其实《乐记》早已相当全面触及这些问题:“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此义近于庄子所谓“聋者无以语乎钟鼓之声”,而论述较周圆。所有艺术必要经过薰陶,对于全无音乐兴趣的人,古琴不可能是即时的特效药,除非官能有缺陷,音乐的感受可以培养,浸淫日久,自有调节身心的功效。

  古代自然结构理论的生命力极强,延展数千年不败。古琴与医家二种门类,不但结构内在相互关连,且具有极久远的继承性。我们看七十年前胡滋甫发表的《琴心说》一文谓:“闻宫音则意凝,意凝则脾静,脾静无思。闻商则魄静,魄静则肺宁,肺宁无言。闻角音则魂藏,魂藏肝平,肝平无逐。闻征音则神清,神清则心安,心安无观。闻羽音则精涵,精涵则肾澄,肾澄无忧。”

  黄濂的《舍不舍斋琴说》则谓:“窦公……邱公明……皆琴人长寿之证也。其理之深奥如史记所言,不足以知之矣,其显而易见者,即琴能消忧,次则弹琴必调气,气调则呼吸均平而导引之始也。”

  其他近代琴学载录,或述鼓琴操弄时两手按泛指法与血脉经络流通原理,弹奏时节拍缓急与呼吸调节与养生的关系等。总之,古琴养生理论中,五行、五音、五脏的结构排列、相生相克的循环原理,思维方法完全参照古人理论,引伸、联系、重覆变调常有之,全面拆卸旧有、重新筑构理论则无, 传统琴论更多正视事实,著眼于总结弹琴的具体经验,或就琴人“平和”“闲逸”的生命情态作整体的观察。

  如清代《五知斋琴谱》:“琴之为器……其声正,其气和,其形小,其义大,如得其旨趣,则能感物。志躁者,感之以静,志静者,感之以和。和平其心,忧乐不能入,任之以天真,明其真,而返照动寂,则生死不能累”

  琴书中类此典型的综合陈述屡见,大致强调心志对身体的主导作用,养心守神可保元气以调控身体、维持平衡,重视身心整体的有机变化,少就局部问题作技术性的验证,甚至对经验现象的表述方式,长期以来似无重大进展。

本文标签

古琴养生观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古琴名曲mp3试听与下载

[导读]这是经典古琴音乐专题,其中大多是音质较好的古琴名家作品,也有古琴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音乐可免费在线试听与下载!古...阅读全文

古琴演奏视频欣赏

[导读]小编精选优秀的古琴演奏的视频,喜爱古琴的琴友不要错过,这些古琴演奏视频的盛宴。小编为方便广大古琴爱好者欣赏,将这...阅读全文

古琴名家档案及相关简介

[导读]小编收集古今古琴名家档案,组建成此古琴名家专题,和广大古琴爱好者一起认识著名的古琴家资料。古琴,又称琴、瑶琴、玉...阅读全文

李祥霆古琴视频教学(1-26)全集

  乐器学习网小编今天为广大古琴爱好者带来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祥霆的古琴基础教程视频教学26课,该系列教程适合所有古琴爱...阅读全文

实用古琴视频教程精选

[导读]这是古琴视频教程专题,这些教程对于初学古琴或是自学古琴的网友有一定帮助!古琴有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阅读全文

古琴曲谱精选

[导读]你喜欢古琴吗?你会弹古琴吗?小编和大家分享我们精选的古琴曲谱;专题中包括:古琴练习曲谱、古琴入门谱、传世古琴谱、...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