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琴 > 古琴百科 >

古琴的音乐与文化品格(1)

更新时间:2020-09-21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爱好者

一、古琴艺术的典范性


    古琴艺术不仅是一门音乐艺术,实际上它集中国传统音乐、文学、艺术之大成,其内涵博大精深,积淀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它的创制到它的发展、定型,从它的演奏艺术到它的律制、琴谱、美学哲理等,可以说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宝藏。


    古琴,从乐器的角度来讲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的典范,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最高峰。


    (一)音域之宽:古琴的音域从第一弦散音大字组C音到第七弦第一徽按音小字三组d3,共有四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在世界所有乐器中,除钢琴外,再没有比古琴音域更广的了。但钢琴是键盘乐器,84键也就是84个音位,而古琴是多弦无柱乐器,同一个乐音可以在七条弦的不同音位发出,计有按音音位147个,泛音音位91个,加上散音7个,总共有245个音位,再加吟揉绰注、上下撞逗所得音,古琴音位之多,就连钢琴也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二)音品之纯:品质二字,通常是不可分拆的一个单词,但在音乐中,音品和音质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音品主要是由乐器使用何种乐律所决定的,乐律很多,最重要者有三:即三分损益律(又称五度律)、纯律、十二平均律。键盘乐器(如钢琴、风琴)以及各种有柱(俗称码子)的乐器(如月琴、琵琶、吉它等)都是使用十二平均律,其好处是易于旋宫转调,但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有些音不纯,与五度律及纯律相比,除同度与八度外,平均律的大二度低4音分,纯4度高2音分,纯五度低2音分,而在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则分别比五度律低8、6、10音分,比纯律高14、16、12音分,现以通行的大音阶为标准,将三种乐律的音名用音分记出,比较如下表:


    音名 C D E F G A B C
    1 五度律 0 204 408 498 702 906 1110 1200
    2 纯律 0 204 386 498 702 884 1088 1200
    3 平均律 0 200 400 500 700 900 1100 1200


    由上表可见,使用平均律的键盘乐器及有柱的弦乐器发音之不纯(虽然这种不纯一般人听不出,但音乐修养深的人是能辨别的),某些无柱弦乐器(如二胡、三弦)不用平均律而用五度律,避免了不纯的现象,但存在着旋宫转调的困难,只有古琴,按五度律定弦,按纯律定徽位,按减字谱指定的徽位取平均律之音,因此,可以说,古琴是“一琴兼为三律准”,既保证了纯音,又能自由旋宫转调(理论上有84调,实际应用有30多调),古琴按纯律定徽位,有91个泛音,可以奏出长段落的泛音(即纯音)旋律,这是其它任何乐器所无法相比的。


    (三)音质之雅:音质是指乐器的音响物理学状态,有柱的打击或弹拨弦乐器(如扬琴、琵琶、月琴之类)发音铿锵响亮是其优点,但发音延时短促,为取得长时值音就需要不停地轮指或用竹片敲打,这就发生大量颗粒音,细碎音,音质偏嘈杂;无柱的弓弦乐器(如提琴、二胡等)发音曼延婉转,没有颗粒音细碎音的嘈杂,但缺乏铿锵响亮,音质偏软;而古琴之音则刚柔相济,既有弹拨乐器的铿锵响亮,又有弦乐器的悠扬婉转,而且“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无闻(《新论•琴道》),综上优点,故称古琴为雅音之典范。


    (四)音色之富:音色是由乐器的材质、形制、构造、取音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生的。从材质上看,古琴共鸣箱用材为上桐下梓、桐纹理细致均匀松软而较轻,使发音清脆、透彻、醇厚;梓木则纹理紧密、坚硬而沉重,不仅使琴体牢固不易变形,更重要的是面板的发音得到良好反射和回响。使琴音圆润饱满,古琴通体布满经多次涂刷、抛光的生漆,用鹿角研磨成极细粉末的鹿角灰(一种中药)作为漆胎,与生漆调匀遍涂琴体,待阴干后磨平,经数次同样工序直到漆层达到相当厚度,这种厚漆层既利于保护琴体,又因有鹿角灰而产生的纳米孔隙而利于共振和透逸。北宋晚期以后,又出现“八宝灰”漆琴,即在鹿角灰中掺和黄金、白银、玉石、珍珠、玛瑙、珊瑚、贝壳等粉末,以此漆灰所制琴,漆色如满天繁星,晶莹透亮,更富敲金戛玉之音色。琴弦使用蚕丝,使琴音圆润、古朴、淡雅。从形制构造看,古琴的音箱,不像别的乐器那样薄板粘合,其面板和底板都是整木掏空而成,其音箱壁厚,内部又有暗槽及纳音等特殊结构,所以发声更有独特韵味和吸引力。琴腹内,头部有两个暗槽,一为“舌穴”,一为“声池”。尾部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这些装置使古琴在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留有余韵”。从取音方式看,古琴有泛,散按三种音色。所谓泛音,即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其音清脆高远,若隐若现,轻盈活泼,缥缈入仙,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故称“泛音法天”,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泛音以七徽为中心,向两侧依次对应升高,可弹出泛音91个。泛音之多,应用之频繁,是古琴的最大特点,散音法地,所谓散音。是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散音的特点是深沉浑厚,恢宏旷达,成为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 取“地德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意。“按音法人”,按音即是左手按弦,右手同时弹出之音。按音的特点是婉转抒情,圆润细腻,如人倾诉衷情,有“昵昵儿女语”之喻。琴的按音最多,左手指法特别丰富细腻,是琴最具表现力之音。三类音色,天籁、地籁、人籁俱在七弦古琴之中。因其以上诸多优点、古琴成为众乐典范。 #p#分页标题#e#


    二、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要对古琴曲的美感和神韵作整体把握,既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知识,也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此处着重从文化视野方面作些探索。


    (一)理性和谐,自然虚静的哲学美学观


    音乐是人类感悟精神世界,体验和丰富人生的一种方式,故哲学美学观念对音乐美的形成发展有直接关系。中国古琴美学思想基本上是儒道主宰或互补的框架结构。


    儒家哲学美学的核心是“尽善尽美”,即乐与仁的统一,乐与仁本质上是自然相通的,其要领可以用“和”即“和谐”一词概括。“乐言是其和也”(《荀子•儒效篇》);“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荀子•劝学篇》);“故乐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荀子•乐论》);“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乐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乐以道和”(《庄子•天下篇》)。


     “和”的音乐是和谐统一的音乐,即《尚书•尧典》所云“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和”的社会即人际关系和睦融洽的社会,中和的音乐才是尽善尽美的音乐,是仁的流露和表现;乐与仁的统一,即艺术与道德在最高境界中得到浑然的融合统一,道德充实艺术的内容,艺术则增强了道德的力量,乐仁统一的中和音乐之美,就是内容中正、无邪、形式和谐、有节,所谓“乐而不淫”,反对音调和情绪太过放纵无控,有损于道德人格修养,如古之“郑声”、“溺音”,今之“摇滚乐”之类都是儒家所不取的。


    道家哲学美学思想核心是“自然”,“道法自然”。世间天地万事万物生育发展都循一定法则规律,即“道”,而道的本质是“自然”,是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存在和运行状态。“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之道就是要模仿虚静到极致的天地自然状态。老庄“大音希声”、“心斋”、“坐忘”的哲学美学思想要求人们在审美观照时要达到消解生理欲望、摆脱普通认知活动虚静无我的精神自由状态,超越物象时空的樊篱,开展思想腾飞之翅,领悟至简(自然)音中所含至大神韵。


     儒道两家都强调音乐心理的静态,《乐记》指出:“乐由中出,故静,礼由外出,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静是自然安静,生于人之根本天性,即“乐由中出”。此处所谓“中”,道家视为“婴孩”之“性”,由此种自然天性中流出的音,自然有宁静的特性,人受此音乐艺术洗礼和熏陶,就会向宁静、纯朴而无欲、无妄的人生境界升华,此种音乐艺术,就是顺天地之律,成万物之性的至高艺术,故“大乐必易、必简”,简、易生于静,又成于静,简易之极,至于无声之乐。《礼记•孔子闲居》载:“无声之乐,气志不违”,就是这个意思。由上可见,儒道两家哲学美学观出发点虽不同,但都是为人生的艺术观,道家主张“自然”,“希声”,是为了生命的修养在虚静心态中获得安宁,回归自然的本质而得道长生,儒家主张“中和”,“乐仁统一”,是为了人伦教化,在“和”、“静”的不偏不颇的愉悦心态中得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和谐与升华。


    (二)载道与养生互补的功能观

#p#分页标题#e#
    儒家倡导“乐以载道”的音乐功能观,它与儒家积极入世、关心伦理、参与政治的人生观相一致。儒家认为乐与道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道是乐的内容,乐是道的形式。“德音”必反映和传达道的内容。《礼记•乐记》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音乐不仅反映现实,且能动地参与社会政治、发挥教育人民转移社会风气习俗的教化作用,荀子指出:“夫乐(yue)者乐(le)也,人情之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者圣人之乐也,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认为,爱好音乐是人情之不可免,不同的音乐形态情调反映了不同的心性人格,王道政治极重视音乐直接打动人心的教育功能收效很快,是别的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通过理性和谐(中和)尽善尽美的音乐,对人民的感情予以恰当的鼓舞,引导人们弃恶从善,建立良好和谐的社会,这是无形迹的积极地教化。儒家虽未放弃音乐的艺术标准和要求,但太强调音乐的政治伦理内容,导致其音乐形式风格趋于平衡统一,抑制了艺术不可缺少的幻想与想象的发展。道家的音乐功能观与儒家构成了互补。道家哲学既是为人生而艺术,又有出世倾向,其音乐艺术观更富于通神的空灵玄学色彩,表现为通神养生的音乐功能观。道家认为音乐是神创之物,是通神之舟筏,达灵的梯航。道家的终极目标是修道长生,羽化登仙,而音乐则是实现此终极目标之手段,古典道教“上清派”推崇音乐为最佳修道法术,认为只要诵读《大洞真经》,不服丹药导引即可成仙,甚至只要虔诚听经乐,也能获长生之道。《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说,只要把十二篇金真章吟唱下来,可令人“百关开窍,疾病散天”。音乐强身祛病,现代“音乐治疗学”已有科学论证。道教音乐虽有宣扬神学的超验因素,但不能简单一概否定,其中隐藏的一些合理内核,一些超常人的经验知识和思维范畴值得重新认识,如内丹气功、“早服还丹,琴心三叠”(李白),宋初道士陈搏创制《易经八卦图》其术数之学可以贯通等差级数,等比级数,二项式定理、二进制逻辑数学,启发莱布尼兹发明计算机。道家的音乐养生功能观(嵇康《养生论》有精到阐述)至少在人体科学和音乐治疗等方面有很多科学启示。


    儒道两家音乐观对中国古琴音乐文化的发展都有深刻影响,“乐以载道”的思想在当代仍占重要地位,田汉、聂耳、冼星海等紧贴政治现实、讴歌时代风云,浩然光明宏大之作,都凸出体现了“乐以载道”的传统,道家“通神养生”追求心灵虚静、自然,发挥生命潜能,实现精神自由,想像自由飞翔、宁静、舒展、柔和、亲爱的审美情感,既是历代古琴家“操缦”所表达的一种境界,也是人们滋润心灵,追求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选择。


    (三)传神写意移情的审美精神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其基本功能是审美精神的表达。中国古琴审美思想中许多美学范畴,如冲逸、气韵、妙悟、神韵、意境等,都是西方美学史上闻所未闻的,历代琴家尤重“神韵”、“意境”、“移情”三者。“传神”观念最早起源于庄子“神遇”说,《庄子•养生主》托庖丁言“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同书《人间世》指神遇不可遇之耳目等感官,甚至不可遇之以心,直须遇之以气方可。“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天下篇》云“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无声之音存于大音,无形之美存于大象。《老子•四十一章》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讲求神遇就会重神轻形,重意轻象。艺术的最高境界,不仅要神形兼备,意象俱足,而要“以神驭形”、“以意驭象”,盖因形象有限而神意无限,从表现角度看,须以无限驭有限,故重传神写意,从接受角度看,则须从有限见无限,善于领会“音中之意”、“弦外之音”。 #p#分页标题#e#


    古琴音乐中当然也有重形似的客观描摩性的音响,如“广陵散”中聂政刺韩王,聂政与韩王刀剑格斗之声,《流水》中以滚拂摆猱手法在七弦上发出波涛涌动之声,《醉渔唱晚》中舟楫之声等,都有一定的客观写实性,但绝大多数古琴曲不追求写实形似,而以传神写意为创作基本准则。虽然绝大多数作品都冠有具体明确的标题,但音乐并不直接表现标题所揭示的景物,而是借这些景物来展示某种神韵,抒发某种情感。


    古琴的神韵意境,是古琴曲中所蕴涵的含蓄的情感意象。不可言传之谓“神”,余味绵延之谓“韵”,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谓之“意”(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谓“神思”,王士祯的“神韵”,袁公安的“性灵”),天地自然人间世象谓之“境”,意与境合即“神与物游”、“心境交融”、“神用象通”达到心与物合、主与客齐,超越物质层面,“以虚涵实,实中见虚”,任想像力自由驰骋的精神境界,音简意长,余音绕梁。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琴曲,尽管曲意主旨不同,曲式风格各异,无不蕴涵深邃的意境,其美学特征为自然传神,韵味绵长,天生化成,情深意远,含蓄不尽,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至高的美感享受。


    古琴音乐传神写意的最高境界是“移情”。所谓“移情”就是将外在的物象世界置换为琴乐里的精神世界。浅言之,就是在音乐艺术创造中,运用联想和想像心理和手法,塑造优美、鲜明的音乐形象,使意境更加深邃幽远,使音乐获得更强烈地感人的力量。《乐府古题要解》说:“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有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尚未能也。成连曰吾师方子春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剌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四望无人,但闻海水汩没崩澌之声,山林空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终成连剌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成连以大自然形象为师,用联想移情之法培养学生的乐感和想像力,以物移情,以情导技,培养出千古大师级演奏家。伯牙悟性无比,一入海滨,就领悟师意,外师造化,获得灵感和审美创造力,成为天下妙手。成连伯牙的故事,对后世音乐教育和欣赏有宝贵的启发意义。


    认清中国古琴深邃的文化内涵,就能体会到古琴艺术在人类文化遗产中崇高的地位,激发我们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提高我们对古琴音乐的鉴赏能力,把握其至精至微的精髓,享受更高的审美艺术人生。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古琴名曲mp3试听与下载

[导读]这是经典古琴音乐专题,其中大多是音质较好的古琴名家作品,也有古琴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音乐可免费在线试听与下载!古...阅读全文

古琴演奏视频欣赏

[导读]小编精选优秀的古琴演奏的视频,喜爱古琴的琴友不要错过,这些古琴演奏视频的盛宴。小编为方便广大古琴爱好者欣赏,将这...阅读全文

古琴名家档案及相关简介

[导读]小编收集古今古琴名家档案,组建成此古琴名家专题,和广大古琴爱好者一起认识著名的古琴家资料。古琴,又称琴、瑶琴、玉...阅读全文

李祥霆古琴视频教学(1-26)全集

  乐器学习网小编今天为广大古琴爱好者带来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祥霆的古琴基础教程视频教学26课,该系列教程适合所有古琴爱...阅读全文

实用古琴视频教程精选

[导读]这是古琴视频教程专题,这些教程对于初学古琴或是自学古琴的网友有一定帮助!古琴有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阅读全文

古琴曲谱精选

[导读]你喜欢古琴吗?你会弹古琴吗?小编和大家分享我们精选的古琴曲谱;专题中包括:古琴练习曲谱、古琴入门谱、传世古琴谱、...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