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仙琴馆、石听琴室,与北面取意落涧奔泉的玉虹亭,构成以琴为中心的一组景区,室内主人操琴,室外二石倾听,琴声和着飞珠溅玉之音悠悠回荡,从而烘托出高山流水得知音的意境。此组景区,由诗、词、书、画、匾额、典故与景物融为一体,尽显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美、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
琴,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琴棋书画,琴为首,在中国古代乐器中也是琴的身份最高。孔子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思想,认为弹琴能提高人的道德情操和净化社会风尚,起到“养正去邪”的目的。孔子的观点一直影响着后人,弹琴成为中国文人的必修课,古琴也逐步演变成文人琴,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琴文化。
怡园园主顾文彬为弘扬琴文化,于1919年仲秋,与琴家叶璋伯、吴浸阳等人,特邀上海、扬州、重庆、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众人研讨琴学,切磋琴艺,还分别演奏了《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石上清流》、《雁过衡阳》等古曲。随后又对各地琴人所携的十张藏琴的琴名、琴式、断纹、题识等进行汇考,并一一加以记载。李子昭兴致勃勃作《怡园琴会图》长卷,与会琴家纷纷题咏,以志琴会之盛。叶璋伯为鸿雪留痕,特地镌石藏图。整个活动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园琴会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1935年,琴家在怡园雅集,为大兴琴学,弘扬交流,琴家倡议成立“今虞琴社”。然而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怡园琴会渐渐消声哑音。
直到1992年,享誉国内外古琴界的著名古琴家、吴门琴派的代表人物吴兆基,著名古琴家徐中伟、叶名佩,及吴门琴社琴友十余人欣然应邀,再继怡园琴会,绝响多年的古琴声又在怡园回响,延绵至今。
光阴如梭。今年是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又值吴门古琴宗师吴兆基诞辰100周年,金秋时节在怡园举行纪念活动,八方会聚,老少咸集,追忆往昔,共研琴学,共扶大雅元音,琴风流长,怡园琴会有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