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朱红梅,扬州琴人,扬州南风琴社副社长,主编《南风琴刊》等。
作为广陵琴派的所在地和当代古琴制作的主阵地,扬州常会意外迎来全国各地的琴家。3月4日,武汉音乐学院的丁承运先生再次来扬,我有幸参与晚宴接待。已经数不清他第几次来扬州,然而于我,能够有机会与之零距离交谈,却是十分难得。聆听他的琴言琴语,总让我有“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感触。
沉潜传统之河
今年70周岁的丁先生,双目炯炯,声音雄亮,举手投足,有稳如泰山的气势,而那一头线条感十足的微微张扬的曲发,妙趣横生,颇有《神人畅》般的韵律。我说,“丁老师,认识您三、四年了,看上去您一点没变,还是那么健朗。弹琴的人都这么好身体?”
“我打拳呀,太极。”丁先生说。凑巧,我学习太极半年有余,深感太极与古琴一样,融儒释道精神于一体,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丁先生饶有兴趣地讲起了他的打拳经历,少年时在开封,先拜师学少林,后练太极,50余年未断。他一边说,一边还演示了几招,身体带动手臂划出几道如棉裹铁、柔中有刚的弧钱。
所谓弹琴功夫在琴外,几十年对太极之道的沉潜无疑影响了丁先生的琴技琴风。世人评价丁先生的古琴:出音沉雄苍古,如棉裹铁;运指如行云流水,举重若轻;琴风雅正蕴藉,气象高远;处理琴曲不事小巧,一派天机……这些也都是太极的境界呀。
实事上,丁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止于音乐与太极,还有古典诗文、中国书法和绘画等,也是从小涉猎且沉吟至今。在操缦生涯中,丁先生融汇贯通,逐渐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气息贯通于琴音中,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这个风格是古雅、朴茂、大气、厚重的文人气象,与当今举世崇尚表现、技巧的风气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