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浑朴如《诗经》的色彩,平滑似《离骚》的光泽。中国古琴,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高,诉诸于江湖之远。
在今天的郑州,古琴的声音同样悠远地鸣响着。在寻常百姓家里,在商都琴社的雅聚活动中,都能听到古琴那旷逸出尘的声音。本报从今日开始推出关注古琴专题,以期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古琴、感知古琴。
才四艺琴为首
看过《笑傲江湖》,记得曲洋与刘正风的琴箫合奏。
琴声骤起,似黑夜中滑过一道闪电,愈见激烈。许久,曲调转向柔和,仿佛琴箫持有者厌倦了江湖纷争,欲归隐山林。一时如春光明媚,百花含笑,清风拂柳;又似月下对酌,低吟浅唱。此曲的大部分来源于竹林七贤中的嵇康的《广陵散》。
一向有“琴棋书画”之说。的确,寄意抒情的琴曲,渊深海阔的棋枰,笔墨精良的书法和浓淡相宜的绘画,以东方特有的行为方式,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然而,与棋、与书、与画所不同的是,也只有领衔于众艺之首的一个“琴”字,是以听觉诉诸人们的感官,并让所有高尚的情绪,或恬静淡雅,或沉稳浑厚,或疏朗旷逸,在中国古琴的音色里,变成了美妙,化作了幽玄。
如此,古琴以其丰富的表现力、细腻圆润的琴声,完美地把琴者的心胸与情怀送入天地宇宙之中。历史上也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比如,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高山流水”的典故流传千载,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信手翻开《诗经》、《左传》、《国语》、《吕氏春秋》,其中都有关于古琴的记载。可以说,古琴的意义与价值已超出了一般的乐器,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也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
1977年8月20日,美国国家宇航局向外太空发射了“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在搭载的物品里,有一张镀金唱片,其中便有中国的古琴名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它带着东方的畅想,鸣奏着七弦的风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确定中国古琴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