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敏仲作曲。《西麓堂琴统》中此曲的解题和《神奇秘谱》中《樵歌》解题一样,都是说元兵入临安后,敏仲耻事异姓,隐遁不仕,作此以招同志。看来,《渔歌》和《樵歌》确实是毛敏仲所作的姊妹篇。不过这样的解题与事实是有出入的,因为毛敏仲晚年曾偕同叶兰坡、徐秋山北上燕京求官。人们不了解毛敏仲的全部历史情况,于是把宋代遗民普遍存在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赋予了这两首作品。
自《重修真传》琴谱之后,明清十多种解题中又众口一辞地把它说成是柳宗元所作,如《五知斋琴谱》中就写道:“子厚既谪楚南,遂欲厌弃尘俗,放浪山水间。”这就距离事实更远了。柳宗元的《渔翁》一诗,在琴曲中影响很大,不仅谱为琴歌,而且还据以发展为琴曲。为了区别于毛敏仲的《渔歌》,曾称之为“北渔歌”,以后又改称《欸乃》。《欸乃》与毛敏仲的《渔歌》实为两首完全不同的作品,但是在解题中却把他们混同起来了。
上述这两类解题都是违背了历史实际的,但是从理解作品的表现内容来看,却还不能说完全没有参考价值。由于《渔歌》一曲在艺术上有相当高的成就,受到了琴家普遍的赞誉,从而使之广为流传。
《渔歌》的艺术手法是值得借鉴的。它是一首长达十八段的大型作品,全曲贯串着一个主题音调,经过层层发展,构成一首完整而连贯的乐曲。确如《五知斋琴谱》所说,此曲有着“萧疏清越”、“声声逸扬”的效果。
主题音调在首段初步展示时,还是很朴素的雏型,到了第四段中,就发展为一支委婉动听的曲调。它们是:
第一段:
(五线谱)
第四段:
(五线谱)
和“渔歌”的主题相配合,曲中还多次出现了渔民摇橹时的欸乃声,这种声音也随着乐曲的发展而逐渐有所不同。在第四、第八段的开头,有如劳动号子:
(五线谱)
到了第十三、第十五段,欸乃歌声更加悠扬:
(五线谱)
号子音调和主题音调结合起来,在第十四段中形成全曲的高潮:#p#分页标题#e#
(五线谱)
曲终前的第十八段,出现了一般琴曲中少见的临时转调,为乐曲增加了色彩,显示出琴曲创作手法中的新成就:
(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