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琴 > 古琴百科 >

岭南派古琴的起源 岭南派的主要琴家与琴曲

更新时间:2017-03-02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岭南琴派溯源

  岭南秀丽的山川,青翠的丛林,丰饶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孕育了多姿多彩而又风格独特的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岭南地区的音乐、诗歌、绘画、语言等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就岭南音乐和戏曲而言,堪称绚丽多彩,其中包括广东音乐、潮州锣鼓乐、客家山歌、壮族民歌,被称为“岭南四大名剧”的粤剧、潮剧、琼剧、广东汉剧,独具风格的粤曲、潮曲、木鱼、龙舟、广东南音,以及正字戏、西秦戏、白字等古老的稀有剧种等等。

  所谓岭南,一般泛指五岭以南。唐朝时曾置“岭南道”,区域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及云南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关于“岭南文化”的概念,有人从其历史形成过程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广东,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远古时,五岭之南的南越人和岭西的西瓯人、骆越人,岭北的山越人、扬越人,岭东的闽越人等,合称‘百越’。他们和环太平洋南线诸岛诸民族也有亲缘关系。百越之地,战国时曾属楚国。秦汉间中原汉人南迁,‘楚越交融’加上‘越汉杂处’,促成了新生代广府粤人的诞生。于是越、粤并称。以今广东为中心的岭南腹地开发较早,先后吸引了福佬移民、客属移民、疍民等在粤地定居。渐次营造了具有不同民风、民俗、民系文化特征的地方音乐,形成了包括土著越人及其后裔(部分壮族、瑶族、黎族人)以及广府人、福佬人,客属人等在内的多群体共生共建的区域文化‘岭南文化’。”

  古琴艺术中的岭南琴派,正是在岭南文化的大背景中产生的!

  岭南地区,自春秋战国时起,已与中原文化接触,但北宋以前,岭南琴坛相对寂寥,没有名琴家出现,也没有传世的优秀琴曲,比起中原和江南地区,自然有着较大的差距。至南宋末年,宋皇室从临安(今杭州)南逃至冈州,改号祥兴。祥兴二年(1279 ) ,冈州被破,丞相陆秀夫背负少帝赵昺投海而歿,宋亡。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留下来的古琴谱。

  宋以后,岭南琴坛逐渐兴盛,明代以还,随着经济的繁荣与文化交流的增多,岭南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琴人辈出,其中较有影响的琴家有理学家陈白沙(献章)等。明末清初之际,岭南地区是汉民族与外敌斗争的最后据点,南明的隆武、绍武、永历都曾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过政权。随着明代的衰落以至灭亡,这一时期的士风颇具壮怀激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之表现,在文学上有“南园后五子”,明末“广东三忠”等,其诗多慷慨悲歌,如“儒冠多被英雄溺,争得咸阳一劫灰”、“泪啸复悲歌,啮断长虹气”、“蹈海肯容高士节,望乡终轸越人吟”等等。其时,在岭南琴坛出现了几位有影响的爱国琴家,如邝露(海雪)、陈子升(秋涛)、陈子壮、陈恭尹、梁佩兰等。

  岭南琴派的主要传谱和琴学论著有黄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谱》(1836),其对后世岭南琴学影响很大,故一般将他视为现在岭南琴派的创始人。该派颇具地方特色的传世琴曲有《双鹤听泉》《碧涧流泉》《鸥鹭忘机》《怀古》《玉树临风》 以及《神化引》等。现代岭南琴人以杨新伦为代表,其主要传人则有当代广东琴家谢导秀。

  明代岭南琴人述略

  陈献章(1428—1500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著名的哲学家和书法家,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新会白沙里人,学者称白沙先生。早年受学于理学家吴与弼,颇受其“静时涵养,动时省察”思想的影响,重视“心性”之学,主张静坐澄心。他摆脱世俗的成规,唾弃功利,追求艺术之真趣,其书法挺拔沉雄,生峭涩辣,晚年以茅根作笔被称作茅龙笔。陈白沙在书界很有名气,其“白沙书派”,名闻宇内,开岭南书法之先河。

  陈白沙好琴,曾潜心钻研过流行于岭南一带的琴曲,其生前用琴现在仍在广州博物馆中陈列。清代岭南琴派重要代表琴家黄景在其《悟雪山房琴谱•自序》中写道:“冈州自白沙先生,以理学为倡,…… 后之学者,每于稽古之余,多借琴以为节性和情之具,此《古冈琴谱》所以流传也。”(56)

  邝露(1604—1650 ) ,字湛若,号海雪,南海(今广州)人,其诗、书、琴均很有名气。少年时负才不羁,常敝衣趿履,行歌市上,旁若无人。督学使者曾以“恭、宽、信、敏、惠”为题考试,邝露以真、行、篆、隶、八分五种书体作文卷上,督学大怒,置五等。邝露大笑弃去,从此不复应试。崇祯中,因得罪县令,出走粤西,后北游吴、楚、燕、赵之间,赋诗数百篇,声名震于中原。南明永历二年(1648) ,被荐任中书舍人。四年,奉使还广州。

  邝露平生珍爱的一张琴,为“绿绮台”。顺治七年(1650)清兵攻广州,邝与诸将坚守十月之久,城破时,邝露返回海雪堂中,穿上明朝官服,将所藏诸宝器环列身畔,抱“绿绮台”琴端坐,待清兵入室,从容就戮殉国。后人有《抱琴歌》 挽之,中有“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之句。邝露的书法,诚如简经纶《琴斋论书》所评:“遒丽奇雅,仿佛如其人。骤观之,犹临百仞之渊,足外垂而不慑,神气挥八极而不变,盖其纯气之守也。”所著有杂记《赤雅》、诗集《峤雅》等。

  邝露之“绿绮台”琴相传为唐器,仲尼式,通体牛毛纹,无铭,在龙池上以隶书刻“绿绮台”三字,字体酷似嘉庆年间曾官广东的福建书家伊秉绶。琴在清末已残其首尾,20世纪40年代时杨新伦看过此琴已不堪弹奏。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载,琴曾属明武宗朱厚照所有,后以琴赐大臣刘某,明末归邝露所得。邝氏出游必携二琴,有时穷困也将其暂质于当铺,待有钱时又赎回,故其诗有“四壁无归尚典琴”之句。

  邝露殉国后,琴被清兵售于市上,为归善(今惠阳)人叶龙文以百金所得。叶氏某日泛舟丰湖,邀请当时文士一起雅聚,席中叶氏抱出绿绮台,诸人一见先朝遗物,都唏嘘不已,当场赋诗,诗僧今释作《绿绮琴歌》,“岭南三大家”中梁佩兰、屈大均都有诗咏此,其中屈大均“我友忠魂今有托,先朝法物不同沉”之句更是一字一泪。王士禛《池北偶谈》也有“海雪畸人死抱琴,朱弦疏越有遗音”之句咏邝氏。后来此琴由叶龙文后人保存了数代,至道光末年,叶氏家人以穷困将琴质于当铺无力赎还,被东莞人张某买下。民国初年,张家逐渐中落,琴亦已破残不堪修复而售于书法家邓尔雅。

  陈子升(1614—1692) ,字乔生,号中洲,南海人。崇祯末年,与薛始亨等人结诗社于仙湖。隆武元年(1645 ),赴闽追随唐王,拜中书舍人。闽陷,赴肇庆,桂王拜兵科给事中。后清兵陷粤,桂王西行,子升追随不及,乡居终老。陈子升少时有才子之誉,能诗善琴,其书画也很有名气,其行楷书迹,瘦中带润,优雅脱俗。

  陈子升之兄陈子壮(1596—1647) ,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桂王立于肇庆时,授东阁大学士,总督四省军务。清兵入粤,陈子壮与陈邦彦、张家玉领兵攻广州,兵败被执,陈子壮被清兵锯开身躯,不屈而死,世称为“粤后三忠”。陈子升携母匿藏深山,后其母得知子壮殉国消息,亦自缢身亡。陈子升晚年过着隐居生活,生活来源无着,到了“空斋炉白十分青”的地步,只能典琴度日,最后皈依佛门,出家于庐山。

  现存岭南琴曲《水东游》为陈子升所作,见于他的《中洲草堂遗集》,但仅此一首。当代岭南派传人谢导秀曾对此曲进行了打谱,从其曲意来看,似有国破家亡、感慨万千之意味。

本文标签

岭南派古琴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古琴名曲mp3试听与下载

[导读]这是经典古琴音乐专题,其中大多是音质较好的古琴名家作品,也有古琴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音乐可免费在线试听与下载!古...阅读全文

古琴演奏视频欣赏

[导读]小编精选优秀的古琴演奏的视频,喜爱古琴的琴友不要错过,这些古琴演奏视频的盛宴。小编为方便广大古琴爱好者欣赏,将这...阅读全文

古琴名家档案及相关简介

[导读]小编收集古今古琴名家档案,组建成此古琴名家专题,和广大古琴爱好者一起认识著名的古琴家资料。古琴,又称琴、瑶琴、玉...阅读全文

李祥霆古琴视频教学(1-26)全集

  乐器学习网小编今天为广大古琴爱好者带来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祥霆的古琴基础教程视频教学26课,该系列教程适合所有古琴爱...阅读全文

实用古琴视频教程精选

[导读]这是古琴视频教程专题,这些教程对于初学古琴或是自学古琴的网友有一定帮助!古琴有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阅读全文

古琴曲谱精选

[导读]你喜欢古琴吗?你会弹古琴吗?小编和大家分享我们精选的古琴曲谱;专题中包括:古琴练习曲谱、古琴入门谱、传世古琴谱、...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