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南作于1979年5月,同年6月首演于上海。 充满诗意、富于幻想是这部钢琴协奏曲的一大特点,在作曲技法上也有不少尝试和探索。
全曲共有三个乐章,七个音乐主题都是根据苗族“飞歌”的特点而创作的,虽纳入了很多半音,听来仍感民族风味十分浓郁。
第一乐章“山林的春天”,奏鸣曲式,性格、气质上则是一首谐谑曲。一开始是抒情、明朗的引子,接着出现格调轻快的第一主题,以及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前者仿佛是人们奔向山林时的脚步声,后者则使人联想到春到山林的美好景象。
第二乐章《山林的夜话》,是最富于幻想性的乐章,音调悠扬、恬美而又具有苗族的特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主要写山峦和树林的对话。其中包括:山林千百年来的变迁、山林的苏醒、山林的黎明,以及山林即将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为人类造福等。
第三乐章“山林的节日”,是用奏鸣回旋曲式抒写风俗情景的乐章。乐曲热烈欢腾,其活跃而富有特色的节奏十分引人注目。由单三部曲式构成的呈示部,中段是舞蹈场面,象是少数民族的青年男女打起铃鼓,吹起芦管乐器,欢腾起舞的情景。展开部是个赋格段,主题活泼而跳跃,对题巧妙的引用了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副题。再现部与呈示部一样,也是单三部曲式,但形式高潮的中段又为了节省素材而取材于第一乐章的引子。在高潮出现前,是整个乐曲华彩段的所在,充分发挥了钢琴的演奏性能。全曲在“急板”的嘹亮音响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