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三号贝多芬《第三号大提琴奏鸣曲》奏鸣曲,A大调,OP.69,1808年作于海林根,献给格莱亨斯男爵,是5首奏鸣曲中,名声最大的一首,共3个乐章:
1.从容的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这个乐章中比较多地安排了两件乐器的应答。第一主题充分体现大提琴从容而深沉的个性,第二主题由钢琴两手及大提琴以E大调进行三声部对话,转成B大调再转回E大调,由两乐器交替表达。呈示部反复后,移入以升F小调来处理,第一主题开始的发展部,接着乃采用两乐器应答第一主题,再现部钢琴并不反复第一王题,便直接移入经过句,接着移向主调的第二三题。
2.谐谑曲,很快的快板,A小调,其形式是中段音乐两度出现,第一段以钢琴的谐谑主题开始,大提琴进行反复,第二段以明朗的A大调仍采用三段体,第三段先反复第一段,再反复第二段,再反复第一段。
3.如歌的慢板—活泼的快板,慢板的短小序奏为E大调,两件乐器以对位法演奏出如歌旋律,序奏平静地终止于A大调属七和弦后,移入A大调,快板主部,奏鸣曲式。
A大调第三号奏鸣曲的创作始于1807年,完成于1808年初,并在1809年四月由莱比锡出版商Breitkopf & Hartel出版。 贝多芬把这部作品献给了亲密朋友格莱申斯坦男爵(Baron Ignaz von Gleichenstein),因此可以说它与第五交响曲是同步完成的。 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部作品与同时期的另两部作品之间,有着若即若离的微妙的关系:一个是第七交响曲里的三重奏,另一个是“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第一首的开头 部分。
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里,两个抒情的主题均由大提琴陈述出来,旋即被钢琴接替;紧接着主题重复,乐器的顺序则颠倒过来。 发展部构建于第一主题之上,随后是再现部和尾声。第二乐章是一首轻快活跃的谐谑曲,这里对切分音的运用比较突出,甚至比旋律更引人注目,中间包含的一个类 似三重奏的段落预示着后来的第七交响曲。 谐谑曲之后,一段流畅如歌的E大调行板引出了灿烂的末乐章。 末乐章是一部结构精炼的完整的奏鸣曲式,这里洋溢的热情和活力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第一首的主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