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名曲 > 外国名家名曲 >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普罗科菲耶夫

更新时间:2013-04-27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
普罗科菲耶夫生平

Sergey Prokofiev 1891-1953

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1891年4月23日出生于叶卡捷林诺斯拉省松佐夫卡镇。自幼开始跟母亲学习钢琴,5岁便开始写钢琴曲,7岁初次看到歌剧大为感动,9岁便写歌剧。10岁起师从格里埃尔学习作曲。1904年考进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同耶西鲍娃学习钢琴,同李姆斯基-科萨科夫和里亚多夫学习作曲,同维托尔学习和声,同车尔普宁学习指挥。 20岁举行首次个人交响乐音乐会。普罗科菲耶夫和拉赫玛尼诺夫不同,虽然在1918年离开苏联到外国居住了十六年,但最终还是叶落归根,回苏联度过了余生。

他早期的作品,包括1912年和1913年写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展示出他训练有素、很有个性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以其激烈的节奏和滑稽大胆的旋律材料使当时的俄国听众感到既震惊又激动。降D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说明作曲家风格的最好例子。这是一首只有一个乐章的协奏曲,开始的节奏十分强烈,独奏部分辉煌的音阶经过句引入一个轻快的曲调。乐曲中间是一段充满怀古情调的抒情性慢板,完全是浪漫主义的。结尾的音乐又恢复了开始时那种轻快的、无忧无虑的神态。这首协奏曲的钢琴技法如此出色,没有几个演奏家见了它能不动心的。

对普罗科菲耶夫说来,作曲是件容易的事,他能写各种受命之作,可以写芭蕾舞曲,也可以为电影配乐。他早年对芭蕾的兴趣促使他写了《西古提组曲》(Scythian),和《丑角》(Chout),由俄国芭蕾舞团演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作品包括非常流行的《古典交响曲》(Classical),这是他在风格上最恪守传统的一部作品。从1916到1917年他完全是为了生计而创作。他通常都在钢琴上写作,但这次写《古典交响曲》,为了测验他的“音乐耳朵”,他没有用钢琴,而是把自己局限在传统的形式与和弦之中,其结果是,一部按十八世纪交响曲格式写成,但又有放肆的旋律和二十世纪音调的交响曲诞生了。他后来看到这部交响曲已成为他最为听众熟悉的两部作品之一(另一部是《彼得与狼》),一定是大为惊讶的。1918年他到美国举办巡回音乐会,他的钢琴演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他的作品则因被误认为是“布尔什维克”音乐而颇遭非议。他的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1921年在芝加哥演出受到冷遇,因为这确实是一个无聊的作品;但由它改编的组曲却很有吸引力,在听众中广为流行。他从美国回到欧洲,这里的人比较能理解他的音乐;可是他受到巴黎文化气候的影响,反而开始了他的先锋派音乐的阶段。现在看来,他这一段的音乐是相当矫揉造作的。1934年他回到祖国,也回到了更加直率的音乐风格上来,这种风格对他来说要自然得多。

电影启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写了三部最优秀的电影音乐:妙趣横生的《基日中尉》(Liéutenant Kijé,1934)、绚丽多彩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ra Nevsky,1939)和雄壮有力的《伊凡雷帝》(Ivan the Great,1945)。

两部芭蕾舞《罗密欧与朱丽叶》(1936)和《灰姑娘》(Cinderella,1944)被列入最优秀的剧目,因为乐曲的旋律摇曳多姿,在音乐厅深得好评,当然,与芭蕾舞同时演出演奏效果更佳。回到苏联的前十四年里他一帆风顺,后来因为所谓“形式主义和反民主音乐的倾向”而受到当局批判。但普罗科菲耶夫在大半个音乐生涯中都算幸运,他的电影音乐和歌剧《战争与和平》具有爱国主义主题,他的交响乐作品节奏坚定果敢,曲调活泼,有直接的感召力,因此是“民主的”。他的降e小调第六交响曲于1947年首演,由于旋律比较严峻,情绪内向,并有悲剧色彩,因此受到官方的批评,他开始还为自己辩解,但后来他失去了自信,写了一封信承认自己的“艺术错误”,结果又重新受到关怀,并在195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但从此以后,直到他1953年3月7日在莫斯科逝世,他再也没拿出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这段故事特别令人黯然神伤,因为在这以前他和当局的关系是相当好的,而且对于二十世纪的音乐他作出了大量的、很有价值的贡献。他是当时用现代风格表现自己的为数极少的作曲家中的一个,他的音乐至今还有广大的听众。

除了上述作品,普罗科菲耶夫还写了两首优秀的抒情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强劲而又不乏柔情,还夹杂着一种飘逸感。两部作品在形式上都完全是交响乐式的,并很注意发挥独奏乐器小提琴的表现力。《古典交响曲》之后的几部交响曲反应平平,直到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才改观。这部作品在结构上信守传统,然而在细节上却是大胆出新。给普罗科菲耶夫招惹许多麻烦的第六交响曲虽然当时没有什么反响,但仍不失为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普罗科菲耶夫在写作交响曲时特别肯动脑筋,这样的作曲家是不多的。所以我们丝毫不用惊讶,他还为音乐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有趣的作品《给孩子们的管弦乐童话——彼得与狼》,这首乐曲里有一个讲故事的人,叙述一个男孩子怎样逮住了一只威胁其他动物的狼。乐队的演奏描绘了他每一次的勇敢行为。这样的作品很容易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但作曲家轻快的笔触和代表不同角色的不同独奏乐器的运用——其中彼得用一组弦乐四重奏代表,给乐曲增添了真正的音乐情趣,它以朴实无华的方式向人们表明了作曲家独特的个性,这就是即使在创作最严肃的音乐时,也没有忘记它的娱乐性。

和斯特拉文斯基一样,普罗科菲耶夫在歌剧创作中也很重视形式的变化。他的作品总是从一种形式的极端跳到另一种形式的极端。他的《对三个橙子的爱》(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于1921年在芝加哥上演。这是一部放纵的闹剧,充分发挥了作曲家的讽刺天才。而他1946年在列宁格勒上演的《战争与和平》则是一首充满严正爱国主义的史诗。这是一部根据托尔斯泰名著改编的歌剧。全剧基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主要人物在和平时期的各种社会活动,以充满爱的情调的柴科夫斯基式的舞会为结束;第二部分则描写了俄国反抗拿破仑侵略的自卫战争场面。全剧音乐坦率有力,第一部分的旋律优美迷人,使人倍感亲切。这部作品在俄国久演不衰。只是由于舞台布景过于复杂使得它不能到西方演出。1955年在威尼斯上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的一部早期作品《火天使》(The Angel of Fire)是人们公认的杰作,只是由于它的音乐过分激烈,极力渲染角色的恐怖紧张情绪而没能受到观众普遍的喜爱。#p#分页标题#e#

1927和1929年,普罗科菲耶夫两次回到苏联,在许多城市演出,广泛接触到苏联在革命后的艺术实践。最后终于在1932年返回祖国,进入他创作的极盛年代。回国后选取爱国主义主题,把苏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放在首位进行创作:他选取爱国主义的主题,根据俄罗斯和世界文学作品的一些记述以反映决定俄罗斯人民命运的伟大历史性事件和重大哲学问题,写出了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9年)、歌剧《战争与和平》(1941—1952年)、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936年)和影片《伊凡雷帝》配乐(1945年)、歌剧《谢苗·科特科》(1939年)、歌剧《真正的人》(1948年)、清唱剧《保卫和平》(1950年)、交响童话《彼得与狼》(1936年)、组曲《冬日的篝火》(1949年)等作品。此外,在这段时间中,他还写出了他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包括《第五交响曲》(1944年)、《第七交响曲》(1952年)和《大提琴交响协奏曲》(1952年)等。1943年,苏联政府为了表彰普罗科菲耶夫在音乐方面所做出的创造性贡献: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1947年还授予他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先后六次获得斯大林奖金。也得到国外一些音乐组织的很高评价:他被选为意大利“桑塔·西西里亚”研究院、瑞典音乐研究院、伦敦爱乐协会和布拉格“行家讲演会”等组织的名誉成员。世界各国进步艺术界人士,一致公认他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已成为苏联音乐艺术的骄傲和光荣。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