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王露及其《玉鹤轩琴谱》
王露(1878—1921) ,字心葵,师从王溥长之子王心源(作祯)先生习琴,兼研究王雩门(冷泉)先生琴谱,历十二载,融会贯通,并蓄南北。又东渡扶桑习西乐六载,归来后在山东济南成立德音琴社,其时从学者众。现代诸城琴派重要琴家詹智睿(字澂秋)即在此间从王露学琴。其他弟子还有安徽李华轩(荣寿)、浙江吴耕午(学绍)、济南向峻卿(文明)、沂水顾海门(石涛)等等。
1919 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请王露在北大授琴,琴社遂移北平。从学而有成就者甚众,遍及神州。如北京张友鹤、湖北杨心如、浙江章铁民、康白清等。在王露的演奏和教学中,也开始体现了诸城两个传授系统合流的趋向。此时,堪称诸城琴派最繁盛的一个阶段。王露精于制琴,监制250 余床新琴,多精品,分赠琴友,传播琴学,功莫大焉。
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王露写的有关中国音乐的理论文章和辑订的部分古琴谱、琵琶谱,都发表在20 世纪20 年代出版的期刊《音乐杂志》上。编纂有《玉鹤轩琴谱》十五卷,收琴曲30 首,其中8 首与《龙吟馆琴谱》完全吻合,几乎未动分毫。可惜这位精通中外、博学多才的音乐家,在北大只工作了两年,即因疾回归故里,1921 年冬卒于私第之“耕云堂”,年仅44 岁。
诸城派另一传人王宾鲁(1867—1921) ,字燕卿,另辟蹊径,对诸城派的琴曲作了不同程度的加工,创立了更为接近民间的、通俗的弹法,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梅庵派。作为诸城琴派的支流,梅庵琴派在近现代琴坛影响很大。
诸城琴派的艺术风格
从诸城古琴的发展来看,王溥长系的传人,到王作祯、王露为止,在琴技上确是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但在审美上相对比较守旧,在艺术风格上以继承虞山派“清微淡远”琴风为主。而王宾鲁一系,后来发展成具有浓郁山东地方民间音乐风格的“梅庵派”,在演奏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都与原先的诸城派之琴风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