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音孔陶埙多出现在新石器时期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只有一件属于商代的。“中间性音程”即音分值介于两相邻音程之间的音程,如751音分的纯五度、大二度157、大二度245、小三度345、大二度235、小三度339、大三度362的存在,都说明大二度与小二度、二度与三度、大三度与小三度、五度与六度的区分仍然困扰着当时人们的音律思维。值得一提的是,还出现了河南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的尉氏县桐刘二音孔埙23音分的小于半音 100音分的音,这与古希腊学者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就对各类四音列提出多种多样的音程结构相似,这或许是当时人们对于音程的一种认识或是细分。
综上,两音孔陶埙所构成的音程数与一音孔陶埙相比增加了6种,分别是:纯一度、小三度、纯四度、增四度、纯五度和小七度。其中,除大三度和纯四度的音分值与现在常用的十二平均律大二度的音分值略低以外,另外几种音程的音分值均高于十二平均律所对应音程的音分值,音分差值在6音分至51音分值之间。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音程的距离感觉比现在我们听到的平均律音分值略高,音分差值比起新石器时期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音孔数的增加,所能吹奏的音也相应增加,先民对于两音之间的距离不只局限在距离较近的二度和三度之间了,而是将两音间的距离扩大到四度、五度甚至七度了,笔者觉得这是两音孔陶埙在音程关系上的一大飞跃。
〔2)、音列分析
二音孔陶埙的音列分析是从陶埙的测音资料中,选出可以排出音列的音高,经过笔者分析,6件二音孔陶埙均可排出三音列,并且按照五声调式排列法,可以组成不同宫音的三音列。具体分析结果见下图:
由于两音孔陶埙所发出的音高数量有限,其所构成的乐音序列较短,基本以三音列为核心,可构成三音调式,并且可以分析出调名。在这6件陶埙所构成的 11个三音列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五声中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在这11 个三音列中均有用到。同时根据基本乐理关于五声音阶“在五声音阶曲调中,调式音与调性音往往以大二度或小三度的音程进行,与相邻的音连续出现,这就构成了五声调式所特有的旋律进行的基本音调一一 ‘三音组’或称‘三音列’” 的理论,笔者认为在二音孔陶埙出现的时代一一新石器时期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代,已经出现“三音列”,并且按照现在的知识可以排列出不完全的五声音阶,说明当时的乐器已经具备演奏五声音阶的基础,即五声音阶在新石器时期中晚期已经开始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