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1.15亿元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
明月露知音琴2184万元中国嘉德2009拍卖
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
古琴艺术曲高不再和寡
“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在潇湘馆因不识减字琴谱露怯,见笑于林黛玉。
曹雪芹的《红楼梦》写成于清代乾隆时期,上层官宦世家子弟贾宝玉尚且不识琴谱,遑论寻常百姓人家。此回书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解琴书、琴文化,详述抚琴的传统要求。由此看,唐末曹柔所创减字记谱法,清代时上层社会识者亦不多。
琴,被学者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很可能就是囿于这种文人创造的独特减字谱,或者是文人独享的优越感,致使琴文化传播范围狭窄,制琴技艺、记谱方法、弹奏技法,甚至弹奏环境的要求,都没有太大变化。
然而,21世纪是大变革时代,琴艺是否要变?
有人说,先别说变,还是先继承吧!
传统琴艺借助新技术得以记录,如名家弹奏的曲子、制琴技术、弹奏技法等。2003年古琴艺术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后,教育部将古琴列入民乐特长之一,社会上掀起古琴热,至今不减。据钧天乐坊陈逸墨先生介绍,该乐坊近几年来每年开办的古琴学习班届届爆满,为了保证质量,不得不限制人数。
古人是否想到今日琴艺的普及呢?
从流行于文人阶层的精英艺术,到大众艺术,古琴是沦落了,世俗化了,还是被传承了?
拍卖催热的古琴收藏
10年前的2003年,对于古琴艺术、古琴收藏来说,是个关键性年份。这一年先是中国嘉德5月、11月先后两张唐代古琴的拍卖成交价创纪录,然后是11月7日联合国正式将古琴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将中国古琴拉入全球化的视野。
此后,古琴的拍卖价格稳步上升,2010年、2011年一度火爆,唐宋名琴接连拍出两个亿元天价。2012年以来则渐趋平静,行家认为,市场的平静至少表明两个趋向: